從超市到電商 臺灣味熱銷新加坡
臺灣農產品不僅要有品質,更要有品牌與故事,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加坡市場中突顯價值。圖/童振源提供
駐新加坡大使童振源分享,在新加坡超市裡,你或許會遇見臺灣芒果、一包熟悉的泡麪或冷藏櫃裡「Taiwan Pork」豬肉標誌。每逢中秋,臺灣文旦更化身禮盒,讓海外遊子回憶熟悉滋味。
新加坡朋友消費力極強,去年人均所得高達90,689美元,遠高於日本、臺灣、韓國的約3.5萬美元,且集中在736平方公里的都會範圍,讓行銷更能集中火力。
新加坡食品幾乎全靠進口,來源遍及近190個國家與地區,市場宛如「世界集市」。馬來西亞榴槤、智利櫻桃、日本哈密瓜、菲律賓鳳梨、澳洲豬肉琳瑯滿目。
對臺灣而言,挑戰除了來自各國優質農產品競爭,還須避免與中國商品混淆;加上水果保存不易,稍有差池便會在價格與品質上失分。
臺灣各縣市長年積極赴新加坡推廣產品,包括與餐廳合作推出「臺灣風味套餐」,在超市舉辦「臺灣周」,安排削鳳梨秀、料理示範與試吃。去年,高雄市與升菘超市合辦「臺灣食品節」,展示紅心芭樂、金煌芒果等;今年,臺南市則與當地臺商合作舉辦臺灣鯛美食宴,並邀請直播主助陣。
另一策略是舉辦「商機交流餐會」,讓進口商、零售買主現場品嚐。除了在知名餐廳,大使官邸更運用臺灣農產品與食品入菜宴客。僅去年,官邸就舉辦逾300場餐敘,超過4,000人蔘與,促成無數合作。
去年11月,在代表處協助下,「新臺灣館」在新加坡揭幕,專門銷售臺灣農產品與加工食品,開幕直播數小時銷售破百萬臺幣。它結合實體展間、線上直播與團購直送的方式行銷,大力推廣臺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