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想做」到「馬上動手」 !心理學家教你6個提問喚醒行動力開關

▲加州大學研究指出,只要回答六個簡單問題,就能有效減少拖延傾向,讓人更快跨出第一步。(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張芳瑜/綜合報導

「先做完就能輕鬆一點」這句話是不是也常在你的腦中出現,但依然在截止日前一晚手忙腳亂?拖延症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儘管明知道早點完成比較輕鬆,仍有人難以開始行動。對此,日本網站《TRILL》報導,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心理學家阿努夏・加爾格(Anusha Garg)研究團隊,根據心理學理論設計出「六個問題法」,讓人只要花幾分鐘回答,就能更容易跨出第一步,提早完成工作。研究結果刊登於《BMC Psychology》期刊。

拖延,其實是「當下麻煩」與「未來輕鬆」的拉鋸

研究指出,拖延的本質是「現在覺得麻煩」與「做完後的輕鬆」之間的心理天秤。當眼前的不快感勝出,人們便會選擇逃避;相反地,如果能具體想像完成後的好處,就更容易行動。以往的解法多是透過認知行爲療法等長期訓練來改變思維模式,但研究團隊希望找出更即時的方法,於是設計了這六個簡短提問,幫助人重新聚焦「爲什麼值得去做」。

六個問題,讓你更快啓動行動力

這六個問題分別是:

1、你正拖延的任務是什麼?2、爲什麼會想逃避它?3、完成後會有什麼好處?4、現在能先做哪一小步?5、這步驟大概花多久?6、完成後想給自己什麼獎勵?

研究團隊邀請美國與英國共1,035名成人線上回答,結果發現,相較於對照組,回答這六題的受試者在「24小時內開始行動」的機率顯著提升,且他們更能感受到完成任務的成就感與正向情緒。

關鍵不在「消除厭煩」,而是「找到意義」

心理學家指出,人類很難完全消除「不想做」的情緒,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強化「這件事值得去做」的感受。當我們將焦點從「麻煩」轉向「完成後的收穫」,行動的阻力自然下降。研究者也表示,這六個問題可應用於日常生活、職場任務,甚至學生的學習系統中,作爲簡易的心理助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