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疾控提醒:不想病從口入 生活中注意做到這五點

來源: 信網 責編:秦璐 2024-11-06 13:55:17

信網11月6日訊 民以食爲天,安全、美味、營養的食品是市民每日生活所需。本週是第14個全國食品安全宣傳週,今年的主題是“誠信尚儉 共享食安”。6日,青島市疾控中心發佈健康提醒,選購和烹飪食品時要注意食品安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定義,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對人體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損傷的危害都不存在,對食品的要求有:有營養價值;有較好的色、香、味和外觀形狀;無毒、無害符合食品衛生質量要求。

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按致病因子來劃分,可分爲化學性、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有毒動物性、有毒植物性等因素。

化學性因素是指攝入被某種化學物污染或在加工、製作、存儲過程中產生或誤用某種化學物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例如食用含有亞硝酸鹽、鋇鹽、農藥殘留或獸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含有禁用藥物及非食用物質的食品(如三聚氰胺)。

細菌性因素是指攝入被致病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常見的病原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等,這些病原菌引起的疾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5-10月份最爲多見,發病率高而病死率較低。

真菌性因素是指攝入有毒蘑菇或被某種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食用有毒蘑菇、發黴的花生、發黴的玉米等。

寄生蟲性因素是指攝入被寄生蟲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見有魚源性寄生蟲病(華支睾吸蟲病)、肉源性(絛蟲病)、螺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等.

有毒動物性因素是指攝入含有天然毒性成分的動物性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如河豚毒素、有毒貝類等)。

有毒植物性因素是指攝入含有天然毒性成分的植物性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烏頭類、未煮熟的菜豆、發芽馬鈴薯等)。

青島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選購食品要注意,仔細查檢查包裝,確保食品包裝完整無損,沒有膨脹或泄漏現象。包裝上的信息應該清晰、完整,包括食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

市民還需特別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避免購買到臨期或過期食品。尤其一些易腐食品,如奶製品、肉類等。不要購買無生產商、無生產地、無生產日期的食品。不要購買顏色過於鮮豔或有異味的食品,這可能是由於食品添加劑過量或食品已經變質。

購買散裝食品時,市民要注意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以及存放條件。選擇有良好衛生條件的商家,並注意食品是否有防蠅、防塵設施。購買食品時,記得索取並保留購物憑證,以便在發現問題時進行投訴或索賠。

市民在線購買食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和賣家。注意查看商品評價,避免購買到假冒僞劣產品,收到食品後,應立即檢查包裝和食品狀態。對於需要冷藏或冷凍的食品,確保它們在購買和運輸過程中始終保持在適宜的溫度下。

不想病從口入,就要在生活中注意做到這五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注意存放、材料安全。

如吃完食物,感覺肚子痛、噁心、嘔吐或者全身乏力,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有些食源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紊亂、肝腎損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一旦發生食源性疾病,要儘快就醫,並儘可能保留剩餘食物樣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調查溯源。(信網記者)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