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收入勁增59%,華東醫藥如何應對高增長“危”與“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8月19日晚間,華東醫藥(000963.SZ)如期交出上半年“成績單”。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16.75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歸母淨利潤18.15億元,同比增長7.01%,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17.62億元,同比增長8.40%。整體來看,華東醫藥2025年上半年經營穩健,業績呈現逐季提升的態勢。其中,創新產品業務陸續上市放量,當期實現銷售及代理服務收入合計10.84億元,同比增幅達59%,已進入高速增長通道。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創新產品業務的放量帶來的業績增長印證了華東醫藥從傳統仿製藥向創新藥轉型的戰略成效,成爲業績超預期的核心驅動力。短期看,華東醫藥已進入"收穫期"的產品(如GLP-1相關衍生物、高端醫美器械等)有望繼續受益於國內消費升級和臨牀需求放量。中期則需關注在研品種(如腫瘤免疫、ADC藥物等)的臨牀進度和差異化優勢。

“然而,行業競爭態勢正在加劇。一方面,跨國藥企加速中國本土化佈局,生物類似藥集採風險仍存;另一方面,國內Biotech公司(如恆瑞醫藥、信達生物等)在同類靶點上的研發進度可能縮短華東的先發窗口期。”該分析師認爲,華東醫藥需持續投入研發並強化商業化網絡,以應對價格戰和市場份額爭奪。

創新產品放量

根據華東醫藥財報,公司業績呈現“逐季提升”的態勢,尤其在第二季度,核心子公司中美華東表現亮眼,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均躍升至兩位數,這預示着創新藥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發動機”角色。

具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中美華東實現營業收入73.17億元(含CSO業務),同比增長9.24%,實現歸母淨利潤15.80億元,同比增長14.09%。其中第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96億元(含CSO業務),同比增長12.04%,實現歸母淨利潤7.37億元,同比增長16.34%。

聚焦創新產品商業化情況,華東醫藥獨家商業化科濟藥業的CAR-T產品賽愷澤®(澤沃基奧侖賽注射液)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全國20餘省市醫療機構認證及備案,公司已向合作方科濟藥業下達111份有效訂單,目前已獲超百家保險及惠民保項目納入報銷範疇。隨着商保覆蓋持續深化,該產品有望延續高速增長態勢。

華東醫藥與荃信生物合作的烏司奴單抗注射液賽樂信2024年11月獲批上市,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開具處方的醫院數量超過1200家,新增兒童斑塊狀銀屑病適應症的補充申請於2025年3月獲批,用於克羅恩病的上市許可申請和補充申請已於2025年2月獲得受理。

根據科濟藥業與荃信生物近日公佈的2025年上半年業績,受益於這兩款產品的快速放量,這兩家藥企也分別取得了亮眼的財務表現。

此外,華東醫藥商業化創新產品還包括PARP抑制劑塞納帕利膠囊(派舒寧®)和索米妥昔單抗注射液(愛拉赫®)。財報顯示,派舒寧®目前已進入商業銷售階段,當前已完成超200家DTP藥房佈局,覆蓋醫療機構超600家,並且積極推進國家醫保談判目錄的各項準備工作。愛拉赫®(Elahere®)此前其已實現在海南博鰲樂城先行區的先行先試,並已通過“港澳藥械通”創新政策審批,落地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在上述區域實現銷售收入約3,000萬元。

據艾伯維財報,Elahere®產品2025上半年海外實現收入3.38億美元,同比增長75.5%。華東醫藥計劃於2025年4季度啓動該產品於國內的正式商業化銷售。

前述分析師指出,CSO業務是醫藥行業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的產物,其核心優勢在於專業推廣及成本優勢。隨着新藥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商業化能力不足的Biotech及國內市場薄弱的MCN對CSO服務的需求提升,驅動國內專業化CSO行業快速發展。

“CSO業務爲企業提供了明顯的渠道優勢。近年來,國內醫藥商業企業加大高毛利的CSO業務佈局力度。”該分析師提到,CSO業務也面臨嚴峻挑戰,合規風險是CSO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近幾年監管機構對CSO合規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從長遠來看,醫藥CSO行業將加速整合和專業化轉型。

差異化競爭

除了產品商業化推廣,華東醫藥的佈局重點還放在自研關係。目前,ADC、GLP-1成爲其主要佈局方向。

公開資料顯示,靶向ROR1 ADC創新藥 HDM2005的研發進度目前處於全球第一梯隊,正在國內開展三項臨牀試驗。2025年2月,HDM2005的套細胞淋巴瘤適應症獲得美國FDA孤兒藥資格認定。此外,靶向FGFR2b ADC創新藥 HDM2020與靶向MUC17 ADC創新藥HDM2012均已獲得中國和美國的IND批准。2025年8月,HDM2012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Ⅰ期臨牀試驗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爲全球首個進入臨牀階段的MUC17 ADC。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已從2018年的20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0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9.1%;2023年到2030年期間仍將以30.3%的年複合增長率維持增長態勢,預計2030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62億美元。ADC藥物市場空間快速增長,已成爲近年來受關注度最高的藥物類型之一。

隨着入局企業增多,市場對ADC是否會重蹈PD-1“內卷”之覆轍多有擔憂。“區別於作爲靶點的PD-1,ADC是一種新的藥物範式(modality),可以有不同的靶點,做不同的適應症。此外,還要考慮ADC linker(連接子) payload(載荷)的專利問題。總體來說,佈局ADC的壁壘較高。”前述分析師認爲,行業內有可能會出現競爭,但不太會像PD-1那樣“內卷”。

此外,在內分泌領域,華東醫藥圍繞GLP-1靶點,已構築包括口服片劑、注射劑在內的長效及多靶點全球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相結合的全方位和差異化的產品管線。口服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HDM1002,目前已完成體重管理適應症中國臨牀Ⅲ期研究的全部受試者入組。HDM1010片2型糖尿病適應症的IND申請已於2025年6月獲得美國FDA批准。

GLP-1R/GIPR雙靶點長效多肽類激動劑HDM1005正在分別開展體重管理適應症與糖尿病適應症的Ⅱ期臨牀試驗,均已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體重管理適應症預計2025年Q4進入Ⅲ期臨牀研究。

高盛亞洲醫藥研究主管陳子易日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在未來3至5年內,GLP-1類產品實際上會成爲全球市場最大的藥品品類,該類產品在未來幾年的增長曲線無疑將保持良好態勢。

“當然,在當前節點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涵蓋價格以及支付端的變化。從年初開始,高盛研究部全球的醫藥團隊在4月一同審視GLP-1模型時,最終將整體市場預期從1300億美元下調至950億美元,價格預期隨之降低。同時,將口服產品的遠期市場份額(2040年)提升至接近40個百分點,此類變化均可能影響最終市場格局。”陳子易認爲,未來機會依舊存在,但機會可能更多地存在於新升級的方案、更優的口服產品、與GLP-1匹配的產品(如Amylin管線、增肌產品等)以及新的適應症和佔位等方面。

基於此,前述分析師預判,華東醫藥短期內有望保持醫藥大白馬的穩健性,但中長期競爭力將取決於其能否在腫瘤、代謝疾病等大賽道推出"爆款"單品,並在全球化合作中提升研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