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牛”還是“資金牛”?新一輪行情啓幕成因、演進和走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域

8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指收漲0.37%報3857.93點,站穩3800點落下帷幕。

近期,A股市場漲勢如虹,上證指數逼近3900點,創下了近10年的新高,2萬億量能行情已成常態。A股市場有望走出更具可持續性的“慢牛”格局漸成行業共識。

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師認爲,一方面,宏觀經濟的復甦動能與政策的託底作用,爲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另一方面,資金面雖有交易擁擠風險,但未出現大規模撤離跡象,情緒面也只是理性降溫。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中期A股仍處於政策引導下的慢牛行情中。

那麼本輪行情是小牛還是大牛?是政策牛、資金牛、科技牛還是週期牛?業內人士觀點不一。

浙商證券分析師徐忠亞認爲,A股或將由上半年的“量化牛”轉爲“全面牛”。在他看來,市場的核心推動力在於個人投資者接替量化資金成爲A股主導力量。國泰海通首席策略分析師方奕則認爲,中國經濟轉型加快、無風險收益下沉、資本市場改革提速,“轉型牛”得以確立。還有部分券商人士認爲,本輪“慢牛”實質上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所孕育的“創新牛”。

“本輪股市並不是流動性帶來的短期水牛。”8月29日,大江洪流資產董事長姜昧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以及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歷史性的重大變革,美國經濟結構從1953年開始轉型升級,從製造業向高科技轉型,1953年的股市就是美國80多年牛市的最低時期,此後的美國股市進入“長牛”階段,雖有波動,但在波動中上行。“我們此時也在中國股市的歷史時點,應該以更長的歷史視角和宏觀經濟宏大背景去觀察當前的中國股市,長牛可期。”

政策面和資金面的共振

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認爲,近期A股市場的持續走高,反映出政策與資金合力推動下市場信心的修復與增強。

“政策層面,財政託底意圖明顯。”東興證券分析師林陽表示,本輪行情的核心變量就是政策面重塑了大衆對中國股票市場的信心,新“國九條”對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管理層對市場調控力度顯著增強,以中央匯金公司爲代表的國家隊,不斷增持穩定股市,對指數調控能力日益提升,有力地維護了市場的穩定。

實際上,今年以來,監管層圍繞 “穩定市場預期、激發市場活力” 出臺了多項舉措,特別是在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出臺了深化科創板、創業板改革政策措施,在市場層次、審覈機制、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進一步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同時推動典型案例落地。同時,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債券,優化發行註冊流程,完善增信支持,爲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接力式”的金融服務。

林陽指出,中國經濟目前在全球所處的地位已經發生較大變化,從追趕者向引領者轉變,中國在全球的經貿體系中處於領先地位,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製造國,在各個重要的領域中逐步發展爲全球的領先者,中國資產在全球的配置價值逐步顯現,中國股市資產的價值重估已經從量變向質變轉變。

此外,市場流動性依然處於十分充裕的狀態。截至8月27日,8月A股日均成交金額超過2.2萬億元,創2010年以來歷史新高;兩融規模加速擴張,成交佔全市場的比例突破11%。

業內人士認爲,一方面,養老金、保險資金、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持續增配A股,爲資本市場“長錢長投”作出了積極探索。另一方面與居民財富再配置、外資加速流入密切相關。

“創新牛”還是“資金牛”

“中期市場震盪慢牛的邏輯不變。”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官陳果認爲,在持續上攻行情後,市場預計需要經歷一個調整整固,短期節奏幅度可重點關注海外因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A股市場有望走出更具可持續性的“慢牛”格局漸成行業共識。

東吳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首席經濟學家蘆哲表示,本輪“慢牛”正是宏觀政策、資本市場政策、資金結構和科技產業的四重創新趨勢的疊加,本輪“慢牛”實質上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過程所孕育的“創新牛”。

姜昧軍也持有相同觀點,在他看來,中國資本市場正站在關鍵轉折點,有望實現從短期“水牛”向持續“長牛”的蛻變。這一轉變的核心驅動力來自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突破。

過去五年間,中國在芯片、人工智能、創新藥、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突破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跨越,更是對原有敘事的有力重構。全球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推動資本市場從估值低谷中反彈,甚至創下十年新高。

“當前資本市場仍未充分反映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潛力。”姜昧軍認爲,中國新質生產力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還與中國高效的基礎設施和龐大的製造業生產能力深度融合。這一融合正塑造着全新的經濟模式和強大的產業競爭力,使中國在全球競爭中搶佔先機,站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潮頭。但目前中國股市及中國資產,尚未充分體現出中國企業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中所蘊含的 “顛覆性創新” 力量。一旦這種力量在資本市場中得到充分認知與體現,將爲長期牛市奠定堅實基礎。

國內權益資產優於海外市場

目前,上證指數已逼近3900點關口,雖然整體對A股走勢仍然看好,但市場震盪博弈正在加劇。

“中期維度A股證券化率、市值存款比等指標與歷次牛市頂部仍有明顯距離,信心重估牛中期趨勢未完。”陳果指出,短期成長風格依然主導,部分增量資金可能更關注其中的低位方向。

外資公募基金宏利基金則認爲,政策託底與“國家隊”資金介入爲國內經濟基本面提供支撐。在流動性驅動爲主導的環境下,預計A股與港股等國內權益類資產的表現預計將整體優於海外市場。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行政負責人徐猛認爲,本輪市場有望走出更持久的行情,一是在我國無風險利率中樞趨勢性下行、財政與貨幣政策環境大概率以“適度寬鬆”爲主基調的背景下,存款類資產作爲資產增值方式的性價比越來越低,參考發達國家經驗,利率下行週期,居民資產配置應向權益資產傾斜。二是當前國內政策積極培育長期投資環境、鼓勵長期資金入市下,險資等機構入市節奏明顯加快。三是當下正處於AI引領的新一輪科技浪潮中,AI快速發展將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國產AI的超預期進展有望驅動基本面的邊際改善。

華夏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陳彥冰則認爲,當前經濟發展經歷換擋、人口結構出現調整、社會平均利率重新錨定,低利率環境成爲不可逆轉的趨勢,投資者的理財思路也需要順應趨勢做出調整。在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情況下,配置單一資產已難滿足收益目標,資產配置已經從過去的可選項轉變爲當下的必選題。具備風險分散、機制透明、成本更低、更高彈性等優勢的指數化投資更適配資產配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