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創新高恐資金盛宴 當心成新一輪波動序幕
▲「關稅衝擊與股市繁榮並存」的現象,若與經濟基本面背道而馳,恐加劇崩跌風險。(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在川普的對等關稅大刀下,不僅影響企業獲利,也會造成物價上漲,進而抑制消費與經濟成長。然而弔詭的是,不僅美股頻頻創下新高,日經指數也站上歷史高點,臺股更在外資迴流與半導體需求強勁支撐下改寫紀錄。然而,這種「關稅衝擊與股市繁榮並存」的現象,若與經濟基本面背道而馳,恐加劇崩跌風險。
臺股於8月18日創歷史高點後,20日傳聞美商務部考慮以「補貼入股」臺積電後,加上漲多修正,以及臺指期結算,股價重挫50元(跌幅4.22%),外資大賣3萬多張,加權指數指數崩跌728.06點(跌幅2.99%)。然21日開盤又展開反彈,這現象是否爲新一輪波動序幕?
美日臺股創新高 陸股創十年新高
進一步分析,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在7月23曰創下45,010.29點史新高紀錄。臺股加權指數在8月18日收盤24,482點、市值78.89兆元臺幣、上市櫃市值合計85.36兆元臺幣,創下收盤歷史新高。日股在對等關稅確定15%後持續上攻,日經指數在8月18日衝到43714.31點,再創歷史新高點 。大陸上證指數18日最終收報3,728點,創下自2015年8月20日之後的新高後,20日又創高,收3766.21點,陸股市值也首次突破人民幣100兆元。
究其因,舉犖犖大者如下三點:
一、AI半導體需求強勁,資金蜂擁進場
對等關稅衝擊對產業衝擊效應巨大自不待言,尤其半導體與高科技產品首當其衝;但川普同時提供了「在美投資換取免稅」的條件,使得臺積電、三星被迫加速赴美設廠。
對美國而言,這正是「製造業迴流」以及奪回「半導體科技主權」政策的施行。正面視之,有利於美國本土製造的擴張,將增強就業與產能。也加強投資人對能源、基建、軍工等內需產業也充滿信心,使美股屢創新高。
同時,日本與臺灣股市也意外受惠。日股上揚的背後,一方面是日圓偏弱、外資涌入推升出口股,另一方面則是日本企業改革與AI需求帶動。
至於臺股,在臺美關稅議題底定( 徵收20%關稅、8/7日生效,雖然比預期 15% 略高,但後續仍有談判下調的空間 ),加上半導體龍頭臺積電在美國設廠有望取得免稅資格,股價創下1,200元歷史新高,整體AI半導體產業需求強勁,資金蜂擁進場,推升大盤站上歷史新高。
二、資金涌入與預期聯準會降息
股市頻創新高,更根本的推力來自資金面。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循環在2024年告一段落後,短暫降息,接着凍息至今。然面對2025年初就業市場疲弱與景氣下行風險,已經釋出明確的降息訊號。市場預期Fed在未來半年將有2到3碼的降息空間。低利率與寬鬆資金環境預期下,使得大量資金涌入股市,特別是在債券收益率下降下,股票相對更具吸引力。
根據金管會公佈外資7月淨匯入統計,外資單月匯入50.4億美元、創史上同期第一大,且是史上單月第13大淨匯入紀錄,今年前七月累計淨匯入247.47億美元,也寫史上同期第二大。同時,臺股上市櫃公司前七月累計營收至27.58兆元,年增12.3%。繳出歷年最旺7月、再次重返4兆元大關、今年次高的「三好」成績單,更是臺股的另一股力量。
三、市場「TACO交易」推波助瀾
除了基本面與資金面,市場心理與交易結構也是推升股市的重要因素。自川普於4月初宣佈對等關稅以來,投資人對TACO 「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交易已習以爲常,即在川普宣佈關稅政策的當下做空(市場情緒快速反應),過數個交易日後再重新做多(川普會放軟態度、取消政策)。
其中,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自4月3日的40,545波段低點,反彈至7月23曰的450109高點,共漲了4,465點,漲幅達11%;日經指數指數自4月7日的31,136波段低點,反彈至8月18日的43,714點,共12,578點,漲幅達40.39%。而臺股自4月9日的17,391低點,反彈至8月18日收盤的24,482點高點,共7,091點,漲幅達40.7%。
▼美日臺股波段最大漲幅。(圖/作者整理)
盛宴一旦結束 風險必然加劇
筆者以爲,股市表現易受樂觀與悲觀情緒左右,若將股市視爲「經濟櫥窗」恐怕是危險的。總體來看,川普的對等關稅衝擊並未壓垮股市,反而在AI科技強勁需求、資金寬鬆與市場心理適應的條件下,推動美股、日股與臺股同步創高。
這種現象揭示了金融市場的複雜性,政策上的衝擊不一定轉化爲直接利空,反而可能在結構性力量作用下被市場「消化」乃至「轉化」爲利多。
然而,美日臺三大股市同創新高並不代表風險消失,反而潛藏幾大隱憂。
一、對等關稅政策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可能在中長期爆發。成本上升終究會侵蝕企業利潤。若企業無法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股價的基本面支撐將動搖。
二、資金行情具有不可持續性。股市上漲更多依賴資金與樂觀情緒推動,一旦通膨壓力升高迫使Fed再度緊縮,或是國際資金因地緣衝突轉向避險資產,股市恐面臨急跌。
三、過度依賴科技巨頭拉擡,形成「窄基繁榮」。麻省理工學院(MIT)近期提出報告指出,95%生成式AI投資0回報,且若AI需求放緩或監管風險升高,少數巨型科技股的下跌可能帶動整體指數回檔,造成市場連鎖效應。
四、對臺股而言,美「補貼入股」神山疑慮及半導體關稅等不確性因素未除,市場動盪難以消除。
綜合言之,近期股市創新高可能是一場短暫的資金盛宴,隨時可能轉化爲新一輪波動的序幕。臺股20日崩跌逾700點,正是一項警訊,提醒投資人宜居高思危。
▼總體來看,川普的對等關稅衝擊並未壓垮股市,反而在AI科技強勁需求、資金寬鬆與市場心理適應的條件下,推動美股、日股與臺股同步創高。(圖/記者周宸亙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