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未談臺灣 學者:臺灣的安全感不能外包給中美政治
川習會的釜山會晤昨落幕,敏感議題尤其臺灣被明確排除在會談之外。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分析,未談臺灣在傳播層面是戰術留白,先移出零和議題可提高經貿降溫成功率。記者許正宏/攝影
川習會的釜山會晤昨落幕,敏感議題尤其臺灣被明確排除在會談之外。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分析,未談臺灣在傳播層面是戰術留白,先移出零和議題可提高經貿降溫成功率,併爲政治議題預留時間與空間。臺灣的安全感不能外包給中美政治氣氛,必須附着在可被驗證的進度上。
杜聖聰指出,川習會最先被聽見的是語氣而非條款。川普將中美氣氛由冷轉暖,聚焦調降關稅、稀土供應暫行安排、恢復採購美國農產品及強化禁毒合作。這場會晤展現成熟談判模組:場景即訊息、議題收斂、關係語言、訊息先手、可驗證承諾與建設性模糊。會談選在軍事設施、僅歷時1小時40分,刻意壓低儀式感,從歷史性突破轉爲務實進展,並將臺灣等零和議題排除,避免掀翻談判桌。
杜聖聰分析,領袖開場以禮貌與善意降溫,先將衝突歸因於事而非人,爲後續文本鋪路。川習會沒有聯合聲明,美方搶先口述「十二分」等關鍵字眼,掌握敘事節奏,雖資訊有限,但短線有助穩定市場與民意,中長線仍需回到條款與監測機制。川普列舉立即增加農產品採購、稀土供應一年暢通、禁毒合作加強爲成果,並釋出關稅下調訊號,將氣氛從制裁語彙拉回交易語彙。
川習會的釜山會晤昨落幕,敏感議題尤其臺灣被明確排除在會談之外。銘傳大學廣電系主任杜聖聰分析,未談臺灣在傳播層面是戰術留白,先移出零和議題可提高經貿降溫成功率。圖/取自杜聖聰臉書
習近平方面釋出氣氛正面與持續對話訊息,未觸及臺灣,顯示會談以經貿止血爲主,雙方都保留可以再談的空間,用期限與清單設定下次談判節點。未談臺灣在傳播層面是戰術留白,先移出零和議題可提高經貿降溫成功率,併爲政治議題預留時間與空間。短線收益在於波動下降與預期回穩,但風險在於若雙方敘事差距過大,樂觀錨定將在細節中折返。
杜聖聰指出,川習會以低舞臺管理期待、以議題收斂換取確定性、以關係語言降噪,再以訊息先手塑造敘事、以可驗證承諾準備兌現,最後以建設性模糊維持通道,堪稱談判傳播教科書。然而,沒有任何一句「十二分」能替代文件與數字,真正的評分在接下來的公告、配額履行與執法統計。
杜聖聰強調,對臺灣而言,關鍵不在情緒反應,而是養成讀表能力:沿著名詞看數字,沿着數字看節點,沿着節點看執行。臺灣的安全感不能外包給中美政治氣氛,必須附着在可被驗證的進度上。釜山川習會更像「戰術停火」,非「結構和解」,真正的考驗從會後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