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將登場 前美駐中大使:臺灣議題爲紅線不能讓步
▲臺灣議題是談判中的「紅線」,美國不該在任何形式下對北京讓步。(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中領袖會晤預計下週於APEC峰會期間登場,美國前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對此公開表示,臺灣議題是談判中的「紅線」,美國不該在任何形式下對北京讓步,甚至連暗示都不可有。
勃恩斯:不能對中方在臺灣問題上有絲毫讓步
根據《中央社》報導,即便川普與習近平的會談尚未最終敲定,勃恩斯21日在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舉行論壇時便語氣強烈指出,美國絕不能接受中方關於改變對臺立場的要求,這是談判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他提到,中國領導階層近來頻頻釋出訊號,意圖要求美國在對臺政策上進行調整。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習近平甚至希望川普在追求中美貿易協議之際,做出「反對臺獨」的明確表態,超越拜登政府時期「不支持臺獨」的立場。
對此,勃恩斯警告:「我們連釋出讓步的訊號都不能有。」他強調,從1972年中美破冰至今,美國政府始終堅守「一中政策」,並持續依據1979年《臺灣關係法》履行對臺灣及其人民的承諾,這是不可動搖的根本立場。
北京施壓放寬科技管制 勃恩斯籲勿妥協
除了臺灣議題,勃恩斯也提及中方試圖要求美方解除對軍民兩用技術的出口限制。他引述《金融時報》與《華爾街日報》指出,北京正極力尋求鬆綁先進晶片等關鍵技術的輸出管制。
勃恩斯認爲,這些限制之所以存在,是爲了防止中國軍方掌握人工智慧相關的尖端科技,進而在印太地區與美軍競逐主導權,因此美方不應對此退讓。
川習會仍未定案 勃恩斯:雙方應持續溝通
雖然川普日前宣佈將與習近平會晤,但近日又改口稱可能取消行程。勃恩斯則認爲,兩國元首面對面溝通是正面發展,「沒有對話渠道,反而容易引發誤判」。
他以2022年8月時任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後爲例,當時中方一口氣中斷美中8條溝通管道,直到三個月後才重新恢復聯繫。而正當溝通剛恢復之際,又發生中國偵察氣球飄入美國領空的事件,導致雙邊關係再度緊張。
勃恩斯回憶,北京當時因氣球遭擊落而召見他,並要求美方對危機負責,其後中方更對後續三年的會議採取抵制態度。他直言,當兩國的財政部長、國防部長甚至貿易代表等無法保持穩定互動時,對雙邊關係極爲不利,尤其在軍事層面若發生擦撞,美方仍需有基本的溝通機制來防止衝突升級。
駐中經驗豐富 卸任後投身學界
勃恩斯於2022年出任美國駐中大使,直到今年初卸任,任內經歷多場外交風波與敏感時刻。他曾任美國駐北約(NATO)大使,亦曾統籌來自48個美國政府部門派駐中國的代表。卸任後,他轉往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任教,持續關注美中關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