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通話後「臺灣將成爲焦點?」 駐美代表俞大㵢迴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1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近兩小時,駐美代表俞大㵢(見圖)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訪時強調,美中展開對話本身屬於正面發展,但臺灣會高度關注談判過程,確保臺灣議題不會被當作交易或交換籌碼。(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1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近兩小時,這是川普重返白宮並對中國大陸加徵鉅額關稅後的第二次對話。對此,駐美代表俞大㵢接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專訪時強調,美中展開對話本身屬於正面發展,但臺灣會高度關注談判過程,確保臺灣議題不會被當作交易或交換籌碼。他同時重申,美國對臺政策不變,臺美交流合作仍持續緊密。
根據《中央社》引述該專訪指出,美中雙方在此次通話後發佈的紀要中並未提及臺灣,但大陸中國近年持續加大對臺軍事施壓,挑釁動作頻仍。俞大㵢表示,臺灣對中國大陸威脅的態度嚴肅,但他淡化外界認爲川普政府可能減少對臺支持的憂慮。他強調,「臺美互動非常緊密,我們的溝通持續進行,美國對臺政策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
針對先前被取消的美臺國防官員會議,俞大㵢透露,相關交流後來已在其他場合舉行。談到臺海安全,他警告,一旦中國大陸入侵臺灣,將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衝擊。臺灣海峽承載全球逾半數航運,加上臺灣在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地位,若爆發衝突,不僅臺灣港口恐遭封鎖,中、日、韓主要港口也會受波及,全球供應鏈勢必陷入停滯。
在自我防衛方面,俞大㵢表示,臺灣已承諾2026年國防預算將提升至GDP的3%以上。若依照北約標準,計入基礎建設與防衛相關支出,臺灣明年整體防衛投入將超過GDP的5%。不過,他也坦言,美國軍售交付延宕是一大挑戰,例如2019年採購的108輛M1A2T戰車,直到去年才分兩批交付部分數量。他強調:「我們願意花再多錢在必要防衛上,但如果拿不到裝備,就會是問題。」
此外,他指出,臺灣在全球科技與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持續攀升,必須確保關鍵供應鏈分佈在民主國家。他直言,若臺積電遭中國大陸接管,勢必衝擊美國,因此一旦臺海發生衝突,美國社會將更深切感受到影響。
目前聯合國大會正在紐約舉行,俞大㵢也預計下週前往紐約,向國際社會傳達臺灣的全球價值與關鍵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