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亞洲行 兩大現實難解
彭博資訊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在重返白宮後的首次亞洲行,對亞洲盟友釋出善意,明確傳達「美國仍是後盾」的訊息,但在川普返回華府後,亞太各國仍須面對川普2.0的現實:進入美國市場成本更高,以及川普國際政策的不可預測。
川普這次亞洲行先與柬埔寨及馬來西亞簽署貿易協議,後與泰國及越南建立未來協議框架,初次會見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時,高呼「會提供任何協助」,他在南韓則形容美韓「緊密連結」,不僅迴應首爾對3,500億美元投資承諾的關切,更點頭同意南韓採購核動力潛艦的請求。
針對臺灣,先前各界擔心川普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將討論華府轉變對臺獨立場的措辭,但川普在會後透露,「完全沒提到臺灣」。
這一切都凸顯,全球今年來飽受川普關稅驚嚇後,現在川普有意修補與亞洲盟友關係。
然而,即使有川普的這些善意保證,亞太各國仍必須面對川普2.0的現實:現在進入美國市場的成本更高,而且川普的國際政策依然無法預測。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太計劃助理研究員海頓(Bill Hayton)指出,「如果美國想在東南亞博得好感,就必須展現降低敵意、尋求建設性關係的意願。」
他也說,川普對亞洲的關注仍稱不上「全方位投入」,與中國大陸的投入度無法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