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神秘亞洲行? 川習會到底會不會登場?
▲這趟亞洲行仍籠罩在不確定之中,從行程、會晤到協議內容都未敲定。而最大的懸念,就是——川習會,會不會真的發生?(圖/路透社)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預計本週末啓程展開他的「亞洲之行」,這趟行程充滿未知。根據白宮的說法,川普將先赴馬來西亞參加東協相關會議,接着訪問日本與韓國,其中最受矚目的焦點,是他是否會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
但截至目前,北京方面仍未確認這場「川習會」是否真的會登場。白宮對行程也相當保密,只強調此行「將爲美國帶來重大交易與外交突破」。
川普在週末搭乘空軍一號時對記者表示,他和習近平「關係非常好」,並再次放話「我不想讓他們跟我們玩稀土遊戲」。他強調,美中有可能在未來幾周內達成一項「公平又偉大的協議」,內容包括中國恢復購買美國大豆、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國,以及放寬稀土出口限制。
不過,這趟行程的不確定性仍讓外界擔心。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項目主管葛來儀認爲:「這整趟亞洲之行的模糊性,是川普外交風格的延伸。他喜歡製造驚喜,但這種不確定也可能引發市場與盟友的不安。」
專家分析,川普政府第二任期縮減了國安會與外交顧問團隊,依賴一小羣忠誠幕僚做決策,使得這趟外交出訪的政策準備工作更加模糊。曾任拜登政府亞洲政策顧問的杜如鬆(Rush Doshi)指出:「這樣的結構讓美中互動陷入未知。中國人覺得他們已經摸清川普的底——繼續施壓,他可能會讓步。」
除中美關係外,川普此行也將訪問日本與韓國。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剛上任,是日本第一位女性領袖,被視爲安倍政治路線的延續者。外界關注川普是否能延續他過去與安倍晉三間的「私人友誼外交」。
在韓國,川普預計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並希望在貿易議題上達成新協議。不過,首爾方面仍對美方提出的龐大投資基金規模感到猶豫。
整體而言,這趟亞洲行仍籠罩在不確定之中,從行程、會晤到協議內容都未敲定。而最大的懸念,就是——川習會,會不會真的發生?
川習會不只是一次會面 而是美中關係止跌的正向訊號
筆者根據歷史經驗,認爲這場川習會極可能破局。北京不願在川普設定的節奏下登場,而川普又習慣透過公開喊話逼對方就範。這樣的互動,讓雙方難以找到平衡。
但現在情勢出現轉折,相信很多人都觀察到,美中在最後關頭仍在全力斡旋,因爲雙方都不希望讓外界解讀成「破局」。重點是,「破局」對金融市場帶來的衝擊不是川普所樂見!
對川普而言,如果臨行前確認習近平不會現身,這趟「亞洲行」的政治效益將大打折扣;而對北京而言,川普一再放話卻不迴應,如果真是北京想要展現的強勢,那就要硬到底不能退讓,但如果川普提出的條件讓中方可以接受,順勢合作也不是沒有好處,簡單說,中方現在認爲「川普不想難堪,就一定會讓步」,而北京正在對美國釋出的條件進行評估!
筆者認爲最近川普強調「中國對我們非常尊重」、甚至主動說「中國不想入侵臺灣」,都是外交訊號。尤其是「臺灣牌」的打法跟過去不同,不是要不要支持臺獨的操作,而是利用強調中國不會入侵臺灣,來淡化美國一直強調「中國是印太區域最大威脅」的敘事,甚至不惜打臉美國軍方提出的「戴維森窗口」,目的就是要創造美中領導人見面的「條件」。川普的話術轉變,是否真能讓習近平重新思考,我們很快就會看到結果。
距離大家期待的川習會,剩下一週左右的時間,現在判斷「會不會見」的指標,在於領導人的行程如何調動。按照原定計劃,川普預計10月29日抵達韓國,習近平則只會在10月31日APEC領袖會議上現身。
如果這幾天白宮宣佈「行程延長」,川普會在韓國留到10/31之後,那幾乎可以確定——美中在最後關頭談成了條件,川習會將登場。反之,若一切照舊,代表北京仍不願在川普設定的節奏中起舞。
說穿了,川習會不只是一次會面,而是全球期待美中關係稍微止跌的正向訊號。不過,筆者認爲,就算止跌,可能也只是暫時!
因爲現在的北京,對川普的交易型外交已經展現出不願也不需要配合的自信了!
▼筆者根據歷史經驗,認爲這場川習會極可能破局。北京不願在川普設定的節奏下登場,而川普又習慣透過公開喊話逼對方就範。這樣的互動,讓雙方難以找到平衡。(圖/路透)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