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案不怕輸? 專家:敗訴照樣能徵稅「B計劃」曝光
▲ 川普關稅面臨最高法院審理。(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最高法院當地6日將辯論川普政府運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大規模徵收關稅的合法性爭議,這項判決將決定川普是否能繼續以「國家緊急狀態」爲由主導全球貿易政策。但美媒分析,即便面臨司法挑戰,川普政府已備妥多項替代法案,確保關稅政策不會因敗訴而中斷。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自今年4月起援引IEEPA,聲稱美國與各國間「巨大且持續的」貿易逆差構成國家緊急狀態,據此對包括中國、墨西哥、加拿大及歐洲盟友在內的數十個貿易伙伴課徵進口關稅。此前,他也在2月針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實施額外徵稅,理由是這些國家未能有效阻止移民和非法芬太尼流入美國。
1977年通過的IEEPA原先是爲使總統在面臨源自境外並涉及美國國安、外交或經濟威脅的異常且重大威脅時,能迅速採取經濟行動應對,過去歷任總統多用於實施制裁、出口管制或限制特定交易、對外投資,
相較傳統的《貿易擴展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要求總統在270天內完成調查報告,才能以國安爲由課稅,IEEPA提供更大彈性,讓總統能迅速調整稅率。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項目主任勒克(Philip Luck)表示,「這是一項非常廣泛的工具,讓總統能對貿易伙伴施加相當重大的經濟代價。」
面對十多個州政府和小企業的法律挑戰,下級法院雖認定緊急狀態法未授權總統實施如此規模的關稅,但允許在訴訟期間持續徵稅。白宮發言人李維特4日也透露,政府「一直在準備B計劃」,但樂觀預期最高法院會做出正確裁決。
貿易律師和政府官員指出,即使最高法院推翻IEEPA關稅,川普政府仍有多種替代方案。除《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以外,包括運用1974年《貿易法》(Trade Act)第122條實施爲期150天的15%全球關稅,以應對「巨大且嚴重的」貿易逆差;還可透過第301條針對不公平貿易行爲展開調查後課稅。
根據國會研究處(CRS)報告,美國曆任總統已援引IEEPA宣佈69次國家緊急狀態,其中39次仍然有效,平均持續近十年,川普第一任期間也曾運用此法制裁委內瑞拉國營石油公司、伊朗政府及國際刑事法院高層官員。
愛荷華州農民聯盟主席萊曼(Aaron Lehman)在4日記者會上表達擔憂,希望最高法院判決能突顯國會作爲獨立制衡力量的必要性,「讓我們能迴歸更務實的貿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