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危機 地方籲中央統整去化

臺中爆發非洲豬瘟,臺北市環保局協助去化養豬廚餘,自23日起至29日止開放3座焚化廠免費銷燬。(臺北市環保局提供/徐佑升臺北傳真)

非洲豬瘟爆發,各縣市廚餘去化壓力提高,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23日出席行政院會時點出,全國每天產生2115噸廚餘,其中1324噸當養豬飼料,中央宣佈廚餘禁養豬後,許多縣市處理量能都趨飽和,不得不進焚化場,但多水高鹽的廚餘會傷害爐體、增加空污,建議中央精準盤點廚餘產生量及處理量,並做好跨縣市支援合作的前期協調與資源配置。

屏東縣昨由環保局協助清運縣內各機關、學校、團體所產生的廚餘,暫時同意進入崁頂焚化廠去化,但停止收受外縣市廚餘,以降低跨區感染風險。

「現況缺乏溯源稽查機制!」蘇俊賓也提到,長期全面禁廚餘養豬成本極高,待社會凝聚共識,目前廚餘養豬無法確保是否落實高溫蒸煮的溫度條件及廚餘來源。

他認爲未來若再度開放廚餘養豬,建議要有源頭管制跟建立風險區域畫分,收運來源明確透明,甚至可由中央規畫統一蒸煮,建立標準作業流程,投資必要設備、源頭佈置多個節點,後續做好防疫區畫,方便釐清與溯源,避免養豬場自行蒸煮不確實產生風險。

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王建鎧表示,日本利用高技術集中處理廚餘,建議臺灣借鏡,投入更多資源成立共同蒸煮場所,並確保處理方式符合法規要求,降低廚餘傳播非洲豬瘟的風險。

臺北市環保局前局長劉銘龍則提醒,臺灣豬種能否適應廚餘轉化成的飼料,需多加留意,除了製成飼料,用於厭氧消化發電,也是國外常見另一種去化方式,農業部及環境部應趁此次非洲豬瘟陽性個案出現,思考哪些去化方式適合臺灣,進行更長遠的規畫。此外,目前民衆排出的廚餘分類爲堆肥廚餘、養豬廚餘,也應同步進行調整、因應。

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蘇忠楨建議,可評估統一由政府處理廚餘,再分配予養豬場使用,避免小型養豬場成爲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