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推去蔣化 地方反對拆豐原中正公園地標蔣公銅像

豐原區中正公園蔣公銅像已有近50年曆史。(李京升攝)

市民徐光賜每個月都會前往公園欣賞銅像。(李京升攝)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推動「去蔣化」,推動全臺「中正路」改名、和蔣中正的塑像或者銅像移除,位於豐原市水源路附近的中正公園,重要地標就是公園內矗立高達19公尺的蔣公銅像,對於政府要移除銅像、改路名,讓地方羣起反彈,豐原區公所也說,蔣公銅像處理方式讓公所傷透腦筋。市府則指,街道改名、移除銅像涉及層面廣,有關內政部委託研究單位研擬相關政策方案,市府尚未接獲通知,目前無進度表。

豐原區中正公園啓用近50年的歷史,公園內有921大地震記石碑、豐原漆藝館、植物園和親子游憩設施等,是當地居民運動休憩好去處,而公園內1977年設有1座蔣中正站立銅像,高度19公尺爲臺灣最高的蔣中正銅像之1,也是地方重要地標。

對於中央推動「去蔣化」,要移除銅像,引發豐原地方反彈。市議員張瀞分表示,早在縣市合併時,她擔任豐原市民代表,當年綠營市長就曾想拆蔣公銅像,結果地方羣起抗議才守護銅像。

「堅決反對移除銅像」張瀞分、南嵩里長劉玉玲說,蔣公銅像位於公園籃球場上方,以前銅像周邊大片空地,是當地居民休閒娛樂好去處,銅像設置近50年,多年來跟民衆生活和回憶都有連結,地方一致反對移除銅像。

張瀞分表示,銅像設在公園也沒妨礙到誰,市長盧秀燕這幾天受訪,也痛批中央是「吃飽太閒」,與其花錢改路名、移除銅像,倒不如好好解決民生問題。

豐原區長洪峰明說,蔣公銅像目前被視爲威權象徵,對於中央的移除令,地方公所都傷透腦筋,尤其市民普遍反對之下,更難決定後續處理方式,會將地方意見傳達給市府和中央。

有關中央推動全臺「中正路」改名一案,臺中市政府表示,街路更名涉及當地居民的戶籍、更換身分證件等相關資料,街路改名和移除銅像也涉及歷史記憶、民衆權益與地方認同,影響層面甚廣。有關內政部委託研究單位研擬相關政策方案,市府尚未接獲通知,目前無進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