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體育課”成就出彩人生|現教評
小學和初中每天1節體育課,將“三大球”至少一項納入必修內容;高中每週3至5節體育課,沒有體育課的當天要安排不少於45分鐘的體育鍛煉……日前,北京市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體育八條”),進一步細化了中小學體育課時要求,全力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
建設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人民幸福息息相關。客觀來看,“體育八條”的推出,旨在紮實落實《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等相關要求,同時結合北京的市情、校情和學情,從理念升級、師資配備、管理效能等多重角度,提出切實有效、具體而微的行動指導,從上到下、從外到內、從虛到實,既觀照整體又兼顧個人,真正讓廣大中小學生跑出去、動起來,健體又強心,流汗的同時享受體育本身的樂趣。
不止於體育課堂的專業審視,“體育八條”還力求構建以運動、衛生、心理、營養爲一體的“大健康”教育格局。一方面,強調善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體育,整合學生每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和體檢數據,經過不斷分析、比對,以高科技手段精準補足學生體質短板,從整體上提升中小學生的身心狀態;另一方面,則是在加強體育師資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力量,如定期安排體育教練員和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等,讓學校的體育課成爲人人蔘與的大課堂,讓學生的個人身心健康成爲全社會關心的大事要事。
的確,學校體育只有走向日常化、全員化、特色化、協同化,才能從“有名無實”進階到名副其實,乃至讓一些運動後備人才脫穎而出;只有學生喜聞樂見的“班級賽”“三大球”“冠軍進校園”等活動成爲常態,體育課才能變得豐富多彩、深得人心,進而迸發出巨大的育人能量;只有家校社從源頭上樹立起“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斷拓展體育課堂的空間,每個學生都有了心儀的選項,才能更好地養成終身運動的良好習慣。正如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所言,“學校體育最重要的屬性就是面向人人、惠及人人,讓每名學生都能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有了硬件的基礎、理念的更新、軟件的升級,以及良好氛圍的營造,體育課達到出汗的效果,實現育人的初衷,自是水到渠成。
“無體育不教育”。體育,不僅能強身健體,更能有效減少心理壓力,緩解焦慮情緒,提升專注程度,改善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尤其是對於學業較爲繁重的中學生而言,體育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體育課含金量高、可選項多,富有趣味性、專業性、多樣性,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將愛上運動、親近體育,借體育達致身心和諧的生命狀態,以樂觀向上、奮勇拼搏的態度成就出彩的人生。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作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的基礎性工程,學校體育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起着重要作用。秉承以體育人的初衷,北京市“體育八條”從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增加體育的趣味性,體育課從“外在要求”轉變爲孩子的“內在需求”,在學校體育發展上邁出了堅實一步。可以想見,當體育課迴歸肆意奔跑、痛快流汗的常態,體育從一門課程轉變爲中小學生的重要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內在的無限動能,當下的年輕一代終將成長爲未來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才。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張貴勇
編輯:韓衝
校對:付磊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常悅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