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新規實施首日,部分商家緊急出售無3C認證充電寶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謝斯臨

在售充電寶絕大多數已獲3C認證 時代週報記者/攝

8月15日,是《強制性產品認證實施規則 移動電源、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試行)》實施首日。

該規則明確,相關指定認證機構應依據新版規則和強制性產品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要求,制定對應的認證實施細則,向國家認監委備案後方可按照新版規則實施認證並頒發認證證書。此前已頒發的有效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可繼續使用,認證證書轉換工作採取到期換證、產品變更、標準換版等自然過渡的方式完成。

強制性產品認證即“3C認證”。所有未獲3C認證的充電寶、鋰離子電池及相關產品,將不得繼續生產、進口或銷售。

新規實施,電商平臺迅速響應。時代週報記者查詢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發現,幾乎所有在售的充電寶商品都在顯著位置標註“3C認證”“可上飛機”等字樣,無3C認證標識的產品已難覓蹤跡。

線下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8月15日午間,時代週報記者實地探訪華南某電子產品市場,帶有3C標識的充電寶已成爲現場主流,絕大部分檔口都會在充電寶旁擺上醒目的“3C認證”標籤,有的甚至補充說明“可上飛機”。不過,該電子產品市場仍有少量無3C標識的充電寶折價出售。

3C認證,即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近期,充電寶屢屢被爆出安全問題。民航局發佈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3C認證成爲公共輿論探討焦點。

在該市場,帶3C標識的充電寶已成爲銷售主流,定價在50元至100元這一區間內產品數量大增,而售價低於30元的低劣產品數量大大減少。

時代週報記者以意向採購者身份向該市場商家詢價,多名商家默認詢價的產品是帶3C標識的充電寶。“現在買肯定都要帶3C認證的,不然根本沒辦法帶出門。”一位商家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

時代週報記者還發現,少部分商家仍有未帶3C認證的充電寶在售。商家向記者透露,這部分產品主要是此前未能及時對外銷售導致的庫存,如今大多以接近進貨價的價格對外出售。

時代週報在一家充電寶店鋪對比發現,以一款容量10000mAh的充電寶爲例,帶3C標識的充電寶產品售價近100元,未有3C標識的充電寶售價僅40元。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帶有3C認證的充電寶售價更高,因爲它們所選用的電芯、電路板等核心部件安全性能更佳,成本也更高。不過,這部分成本差距並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一名商家透露,兩者價差大多僅約10元。

這名商家還披露,無3C認證的充電寶產品價格更低,主要是商家希望快速出手,“現在大家買充電寶都會特意查看是否有3C認證,沒有3C認證的充電寶很難賣,只能以接近進貨價的價格出售。”

充電寶新規實施,無3C認證的充電寶將被市場出清。部分假3C認證充電寶卻開始在市場出現。

有商家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所謂假3C認證充電寶,是指產品雖印有3C標識,但實際卻未獲得3C認證。

這名商家還介紹,假3C認證充電寶標註的產品型號、生產廠家等關鍵信息往往語焉不詳,標識模糊。但是,兩者價差並不明顯。同樣以容量爲10000mAh的充電寶爲例,假3C認證充電寶的進貨價約45元,比獲得3C認證的充電寶要低約15元。

15元價差,是充電寶安全的生死線。市場研究機構真鋰研究曾測算,一枚安全可靠的優質電芯成本超過40元。對於充電寶企業來說,電路板、外殼、封裝等都是成本,一個充電寶的基礎物料清單成本通常在60元左右。

業內人士大多認爲,價格內卷是當下充電寶行業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去數年,充電寶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主流產品的價格逐漸從100元以上降至50元以下區間。爲了進一步壓縮上游生產成本,一些廠商開始冒險使用一些更便宜、含有雜質的正極材料,從而導致電芯更容易過熱,進而造成電芯產品不合格,挑戰安全底線。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