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起來不鹹卻傷腎 醫點名3食物藏高鈉陷阱

生活中有些食物吃起來不鹹,卻暗藏高鈉陷阱,吃過量小心對腎臟造成傷害。(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吃太鹹,以免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然而,生活中有些食物吃起來不鹹,卻暗藏高鈉陷阱。對此,醫師點名3款隱藏版高鈉食物,分別是白吐司、涼麪,以及夾心餅乾,都很容易被忽略,值得特別注意。

常年關注及耕耘民衆健康養生議題的健康主播鄭凱云在《如果雲知道》節目中,邀請了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腎臟病防治相關議題。首先,洪表示,傷腎首要原因是吃太甜,其次爲吃太鹹,但最怕就是吃起來不鹹卻高鈉的食物,如同披着羊皮的狼,默默傷害腎臟。舉例來說,吃起來沒味道的白吐司,每100公克鈉含量即有443毫克;另外,若吃2片厚片吐司再加上花生醬、巧克力醬或包肉,鈉含量更會超過1000毫克。而根據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

洪永祥接着提到,夏天時沒胃口不少人都會吃涼麪,但單純涼麪加上麻醬,含鈉量可高達1200毫克。而原因就在於麪條會添加小蘇打(過碳酸鈉)來增加Q度,其本身含鈉量就很高,再加上一包麻醬,更是破錶,很容易就超出每日鈉總攝取量。

此外,洪永祥指出,夾心餅乾也是高鈉食物,每100公克含鈉量接近700毫克。他強調,夾心餅乾屬於加工食品,製作過程中會加入大量膨鬆劑、香精和色素,而這些添加物本身也含有鈉,因此不宜過量食用。

當攝入太多高鈉食物後,洪永祥說,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異常口渴,原因是體內產生滲透壓,需要大量喝水來達到恆定。此外,還會造成水腫,包括下肢、眼皮都會腫起來;或是感到昏沉、疲倦和想睡覺,這些都是吃太多高鈉食物後可能產生的症狀。

除了多喝水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鈉,洪永祥建議,運動也是有效的方法。他表示,透過運動出汗能加速新陳代謝,促進鈉排出,但要注意先喝水、再運動,效果纔會好。對於行動不便長者來說,可嘗試站起來多走動,或進行原地超慢跑,以每分鐘約180下的頻率持續30分鐘。而上班族則可選擇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開合跳或踩腳踏車,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30分鐘以上,且心跳達到每分鐘130下,有助於維持健康。

最後,洪永祥表示,可適量攝取高鉀食物,如紅豆水、黑豆水、深綠色蔬菜、香蕉、番茄和奇異果等,幫助身體排鈉。但需限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者要注意,尤其是腎絲球過濾率低於45或正在洗腎者,應避免高鉀飲食,以免引發高血鉀,造成肌肉無力或心律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