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白質增肌 醫標註「1重點」:吃錯恐變脂肪
研究發現,進食後3小時,是肌肉生長的黃金時段,而不管吃肉或吃豆腐,增加肌肉的效果都一樣好。(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不論是想增加肌肉,或是要預防肌少症,蛋白質都是不可或缺的食物。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根據最新研究,只要蛋白質吃夠,不管吃肉或吃豆腐,肌肉合成的效果都一樣好,且進食後3小時,是肌肉生長的黃金時段,沒分散在三餐,一次吃太多蛋白質,不但沒更有效,還可能被身體轉成脂肪儲存,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
蕭捷健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這項2025年4月發表的研究,是由美國伊利諾大學人員所進行的,研究人員找來40位有健身習慣的年輕人,讓他們分別吃9天葷食或素食的客制套餐,當中所含的蛋白質量都一樣。
蕭捷健指出,受試者吃蛋白質食物前,都有先喝水,並在9天后進行切片,以計算出真正的增肌速度,結果顯示,吃植物性蛋白質食物,完全不輸給動物蛋白質。
蕭捷健指出,歸納上述研究,有以下3個重點,提供給想增加肌肉的族羣參考。
不要再糾結該吃雞胸肉還是豆腐,先把總蛋白質吃到位最重要。
除了吃夠蛋白質之外,在家裡徒手深蹲,也有助於增加肌肉量,不要因爲無法上健身房,就放棄運動。
吃你愛吃、胃口舒服、荷包OK的食物,才能長久。
蕭捷健曾提醒,進食後的那3小時,是肌肉生長的「黃金3小時」,一次吃太多蛋白質,不但沒更有效,還可能被身體轉成脂肪儲存,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而空腹時間過久的間歇性斷食,也會造成肌肉容易流失。
蕭捷健指出,一天要吃夠蛋白質,這是增肌的基礎。然而,平均分配到各餐,而不是隻集中在單一餐,能讓一天的肌肉蛋白合成效率更好。有研究比較了「三餐各約30克」和「早餐10克、午餐16克、晚餐63克」兩種吃法,結果發現平均分配的那組,24小時的肌肉蛋白合成率大約高出25%。
蕭捷健並表示,他平常每天所吃的肉,不超過1個掌心,以植物性飲食爲主,不但能減少發炎、保護腎臟,身體也覺得清爽很多,而出國期間,能吃的菜和肉很難掌控,他都會帶着蛋白粉和大豆蛋白棒,不夠就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