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代糖「赤藻糖醇」血栓風險翻倍 營養師:以莓果、香草替代
▲代糖不代表健康,例如赤藻糖醇,研究已發現會促進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栓形成風險。(圖/CFP)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近年盛行低碳、生酮飲食,無糖食品成爲潮流,代糖「赤藻糖醇」因甜度約爲蔗糖的6至7成,但幾乎沒有熱量,被廣泛用於低糖點心、飲料,不過營養師呂美寶在臉書提醒,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研究指出,血中赤藻糖醇濃度愈高,未來3年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也愈高,民衆要多注意。
呂美寶在臉書粉專「食物的力量.呂美寶營養師」分享,有糖尿病患者整天吃赤藻糖醇,因爲聽朋友說赤藻糖醇不會被身體吸收,可以放心,所以她大量食用,完全沒有改變用糖習慣,但其實這仍有風險,因爲根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Medicine》的研究,其追蹤3千多名心血管高危險羣,發現血中赤藻糖醇濃度最高的25%,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幾乎是風險最低者2倍。
更值得注意的是,這赤藻糖醇來源多半是日常食品,而非單純補充品。喝1杯無糖氣泡飲或吃1份低糖甜點,血中赤藻糖醇濃度便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升高,且赤藻糖醇幾乎不被代謝,會直接進入血液後由腎臟排出,故一次攝取量大,血中濃度便可能持續升高長達48小時。
研究人員指出,赤藻糖醇會促進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栓形成機率,也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若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羣,這樣的影響會更顯著。
呂美寶寫道,赤藻糖醇未必會造成心血管事件,但「無糖」不代表「絕對安全」,即使多國食品安全機構已覈准其使用,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調整,畢竟飲食健康不是以代糖取代高糖,而是迴歸天然食物。
呂美寶建議,民衆應避免每日攝取含赤藻糖醇的產品,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血栓風險族羣,也不能因爲使用代糖便放縱吃點心,應逐步降低對甜味的依賴,嘗試以莓果、香草、可可等天然食材替代,並注意市售產品混合赤藻糖醇,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才能真正有效維護代謝和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