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科技賦能 春耕提速又提質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無人機在操作員的操控下,精準噴灑葉面肥;農機馳騁沃野,播種下春天的希望;別開生面的科技培訓,在田間地頭開展……

今年以來,成縣緊盯全年糧食生產任務,以農技、農機、農田爲着力點,推廣普及現代農機、植保無人機等,農業科技服務春耕春播的水平逐年提高,土地生產潛能進一步挖掘和利用,推動春耕生產提質增效。

現代農機“顯身手”

幾臺無人機勻速飛行在成縣蘇元鎮水壩村綠色小麥種植基地上空,旋翼轉動產生的強大氣流推動藥液呈霧狀散開,均勻灑落在小麥上。

隨着氣溫回升,小麥進入病蟲害高發期和管護關鍵期。成縣農技中心提早謀劃,制定技術方案措施,整合全縣農科資源,快速組建高效服務團隊。依據春季田間管理的重點任務,結合屬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分產業、分區域組建小麥春季噴防和技術服務隊,由農技專家帶隊,提升了小麥春管的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

“無人機噴藥就是快,我有10多畝地,原來打藥得一天到兩天時間,現在使用無人機,十幾分鍾就結束了。”看着空中噴灑農藥的植保無人機,水壩村的小麥種植戶辛立春高興地說,植保無人機的使用,不僅提高了春管效率,而且省時省力,減輕了羣衆的負擔。

爲保障全縣15.57萬畝小春糧食穩產增收,解決山區土地零散、留守勞動力少、機械化作業難度大等問題,成縣各農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紛紛化身“田保姆”,依託現代植保無人機等裝備,提供“一站式”代管、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智慧服務,助力春耕春管跑出“加速度”。

科技培訓“進田間”

“今年開春雨水豐沛、墒情較好,一定要做好麥田除草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在蘇元鎮尹水村綠色小麥種植基地裡,農技專家宋宴平正仔細察看小麥長勢和土壤墒情,指導農戶開展麥田春管工作。

宋宴平提醒農戶,近期降雨較多,小麥長勢比較好,但此時土壤潮溼,易引發小麥根部疾病,要及時採取防病措施。小麥進入返青期後要適時追肥,確保小麥產量。

爲了讓羣衆精準掌握小麥春季管理的技術要領,成縣農技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土專家”、“田秀才”結合農時和農民需求,把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採用“課堂授課+現場指導”模式,指導農民解決春季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爲今年糧食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有了專家的指導,心裡就有底了。”聽了專家的技術培訓,尹水村種植大戶鄧興社說。

“我們因地因苗狠抓小麥苗情轉化關鍵期,組織全體技術人員分片開展技術培訓,將相關技術措施落實到戶到田,爲實現‘土地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樑文軒說。

良種推廣“保豐收”

在尹水村綠色小麥種植基地的田間地頭,機播小麥猶如一條條綠色的絲帶在田地鋪開,嫩綠的麥苗在春雨的滋潤下已經返青……

走進田裡,看到小麥苗長勢喜人,鄧興社說:“提純的良種就是好,這種子是選對了。”

蘇元鎮是成縣的大糧倉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從2022年開始,在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蘇元鎮按照統一項目品種、統一條播、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施肥、統一機械收割的“五統一”建設標準,開展了潘林小麥良種提純復壯試驗。經過兩年的試驗,改良後的潘林小麥產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按計劃,今年,全縣小麥種植面積將擴大到8000多畝。夏收後,這些改良的潘林小麥種子,能夠保障全縣3萬畝國家綠色小麥種植基地的種子需求。

這幾年,成縣在小麥種植上,一邊對傳統品種進行提純改造,一邊試驗種植優質新品種,爲全縣小麥豐產豐收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

“我們通過良種繁育和推廣,建成了潘林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面積達到8000多畝,良種繁育田的畝穗數密度能達到30萬穗以上,純度達到99%以上。同時,建立了30多畝的冬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基地,試種48個優質冬小麥品種和46個油菜優質品種,爲優質良種推廣奠定了基礎,真正讓良種成了農民的‘金種子’。”成縣種子管理站副站長王佳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