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邁科技董事長王繼平:破局“不好用”頑疾 軟硬一體重塑信創生態|財專訪

財聯社7月29日訊(記者 武超)2025年,中國信創產業發展進入深水區。在政策驅動的第一輪替代浪潮後,市場對國產信息技術的要求已從“安全可用”轉向“高效好用”。

“信創電腦推廣五六年,市場存量已達1500萬臺,但速度慢、卡頓、死機成爲普遍痛點。” 誠邁科技(300598.SZ)董事長王繼平在接受財聯社採訪時表示,“當用戶反饋‘不太好用’,就說明我們產業鏈的協同優化還遠未到位。”

面對這一行業性挑戰,以軟件起家的誠邁科技選擇了一條跨界突圍之路——轉型爲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商,並正在拉動信創產業的生態集羣合作。在王繼平看來,這場攻堅戰能否打贏,將成爲信創產業能否突破政府市場、向更廣闊的商用與個人領域滲透的關鍵分水嶺。

從“少慢差貴”到“多快好省”的攻堅戰

當前,國產信創產業正面臨一個尷尬局面:硬件廠商與軟件企業各自爲戰,導致產品優化存在真空地帶。

王繼平向記者分析:“純硬件廠商缺乏軟件優化能力,而操作系統公司又難以對上千款應用逐一適配。由於軟硬件耦合度不足、結合不夠優化,當用戶打開大型設計文件或進行高頻交易時,就使得性能瓶頸暴露。”

行業將這些問題總結爲 “少慢差貴”四重困境——生態應用少、響應速度慢、穩定性差、遷移成本高。這些痛點不解決,信創就難以從政策工程蛻變爲真正的產業生態。

在2019年被工信部選定爲技術攻關單位後,誠邁科技開始尋求突圍。2024年,這家以操作系統見長的企業做出戰略調整:推出自主品牌信創電腦,從純軟件企業轉向軟硬件結合的全棧服務商。

“作爲軟件起家的企業,我們具備獨特的接口優化能力,”王繼平闡釋技術路徑,“當硬件定型後,我們安裝自研系統進行檢測,發現適配問題立即修改軟件,經過多輪調試優化,最終實現軟硬件的高度協同。”

王繼平介紹,這套方法論已轉化爲實際突破:信創電腦的開機時間從行業平均的30秒降至10秒,實現快速啓動;運行流暢,能夠迅速打開大文件;連續幾個月運行不卡頓、不死機,穩定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此外,公司還推出了免費適配、上門服務、免費捆綁的戰略,幫助用戶將原有的應用軟件遷移到國產電腦上。

在安全性能上,誠邁產品率先通過中國軟件評測中心DeepSeek專題性適配測試,成爲業內首個“純裸機、無加速卡” 通過認證的國產臺式機,爲黨政、金融等敏感領域提供可靠保障。

王繼平預計,2025-2027年將是信創全面替代期,黨政用戶和企業用戶各有超1億臺產品需求,個人用戶有超3億臺發展空間,這種市場預期支撐着誠邁科技對軟硬件融合戰略的信心。

王繼平向記者透露,公司去年才完成信創電腦的開發,實際銷售期大概只有半年,但今年以來正在參與各省的黨政信創採購投標,已經中標了多個省市信創領域訂單並開始生產供貨。相關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不斷提升,達到了公司預想的目標。“到目前爲止,獲得的訂單有十幾萬臺,預計今年全年訂單可能突破50萬臺。”

根據財報,去年誠邁科技有96%以上收入都來自於軟件技術服務與定製服務。王繼平提出一個跨越度較高的目標:“硬件這條產品線會有飛速發展的過程,未來兩三年後,公司硬件收入將超過軟件業務,成爲主要收入來源。”

針對性產品矩陣深耕垂直行業

面對萬億級信創市場,誠邁科技沒有選擇“一刀切”方案,而是針對不同行業痛點,通過對技術與市場資源梳理,近期推出五大產品矩陣,覆蓋黨政、企業、教育、醫療四大核心場景及鴻志操作系統系列。

對於黨政領域,王繼平表示:“黨政是信創產品驗證安全性的‘試金石’,但安全性只是基礎門檻,高效好用纔是用戶持續使用的關鍵。”目前,誠邁科技構建了有944萬款軟件適配的生態護城河。其P1臺式機、S1服務器和L1打印機組合,已成爲多地政府機關的標配。

央國企由於業務場景複雜,對產品的應用範圍提出更高的要求。且根據要求,2027年是央國企完成信創改造的時間節點。

據介紹,針對央國企複雜業務場景,誠邁科技推出全棧企業信創產品:包括解決軟件遷移難題的漢聯平臺,整合辦公、內控、運營的信創辦公平臺,實現智能化數據治理的數據中臺,提供雲資源全生命週期管理的多雲管理平臺CMP等。該系列產品能有效攻克系統遷移、AI賦能和個性化定製等核心難題。

教育是信創產業的人才搖籃,王繼平稱,誠邁科技致力於成爲領先的信創+AI數智化人才培養專家,整合了信創、人工智能和鴻蒙三大方向的數智化人才培養解決方案。

醫療正在成爲信創的關鍵落地行業之一,是技術門檻最高的領域。誠邁科技打造的醫院芬太尼類藥品全流程追溯平臺,實現對取、配、用、拋、毀全環節的動態管控,並過區塊鏈存證確保數據可信,利用物聯網保障操作時效。

國產操作系統是信創產業的核心基礎。誠邁科技最新推出鴻志操作系統系列產品,覆蓋三大方向的佈局:支持龍芯架構的桌面系統、適配國產芯片的汽車操作系統、聚焦萬物互聯的物聯網平臺。

其中,桌面系統採用雙軌兼容策略,在開發者生態層面,完整支持開源鴻蒙原生應用,並能無縫運行主流Linux及統信UOS軟件,解決了長期困擾行業的生態割裂問題。

市場拓展離不開產能支撐。2025年初,誠邁科技在咸陽高新區投產信創計算機生產線項目,一期2200平方米廠房已實現年產能20萬臺包含臺式計算機、筆記本、服務器、一體機、雲終端等不同類型的信創設備,預計年工業產值10億元。

對於總的產能規劃,王繼平向記者稱,公司已經儲備了年產300萬臺信創設備的產能。

生態聯盟作戰打破產業孤島

當前,信創產業正處於向“好用”邁進的關鍵階段,但僅靠一家企業的努力是不夠的。真正的“好用”不僅依賴於性能參數,更需要產業鏈打破孤島、重建用戶信任。

爲了改變這一現狀,促進企業間的協作創新,近日,誠邁科技攜手龍芯中科、海光信息、飛騰、兆芯、金山辦公等40餘家信創領軍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信創共贏生態聯盟”,以“生態共建,合作創新,聚勢共贏”爲宗旨,共同構建高質量的信創生態。

“以前行業是‘一對一’單點合作,現在我們‘拉一個羣’協同攻關。”王繼平用生動比喻描述聯盟價值,目前聯盟已有40多家公司加入。

“我們希望未來能發展到一兩百家,通過微信羣、線下沙龍等多種方式加強聯繫,協同解決技術問題,共同把信創產品做好,把信創產業做大。”王繼平表示,聯盟的成立將有助於各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快信創產業的發展步伐。

聯盟運作已初顯成效。王繼平稱:“成員企業正探討採用最新芯片和元器件,共同解決技術難題。只要信創市場的產品足夠好、性價比高,就有望進一步滲透到民企和個人用戶中去,這將是一個很有想象力的市場空間。”

教育合作同步推進。誠邁科技與22所院校簽署校企合作協議,在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院校共建實驗室,聚焦信創、AI、鴻蒙三大領域人才培養。渠道網絡方面,公司與長安計算、數廣集團、中國聯通遼寧分公司、紫光電子、江蘇鳳凰信息科技等20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信創產業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在真實場景中持續迭代。” 王繼平表示,從軟件到硬軟一體,從技術單兵到生態集羣,誠邁科技的發展的轉型路徑也折射出信創產業的深層變革——當政策紅利退去,唯有以技術爲基、生態爲翼,方能真正築牢數字中國的自主可控根基,讓信創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財聯社記者 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