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琳傳猛爆性肝炎 醫示警致死率80% 一症狀快就醫
沈玉琳昨傳出罹患猛爆性肝炎,被送往內湖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翻攝沈玉琳臉書)
57歲主持人沈玉琳昨(29日)傳出疑猛爆性肝炎、腦水腫,被送往內湖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臺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表示,猛爆性肝炎是急性肝衰竭,若沒適時接受治療,有高達80%的致死率,是所有肝炎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醫師分析造成急性肝衰竭的5大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藥物誘發、服用偏方、飲酒過量及代謝異常,因病程發展很快,一旦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就應立刻就醫。
臺灣肝病醫療策進會在官網衛教,猛爆性肝炎正式醫學名稱爲「急性肝衰竭」,是指肝細胞突然大量死亡,造成肝的排毒、代謝、製造等功能下降甚至喪失,若沒有適時接受治療,有高達80%的致死率。
臺灣肝病醫療策進會表示,猛爆性肝炎初期症狀包括食慾欠佳、疲倦、噁心等,與其他肝病相似,但如果黃疸發生後8周內出現肝腦病變,就是罹患猛爆性肝炎。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若肝臟細胞大量壞死,自動修復的再生機制趕不及壞死的速度時,就會降低代謝功能,膽汁中的膽紅素累積在皮膚、眼睛等部位,導致排出茶色尿,皮膚及眼白變黃,出現黃疸。
家醫科醫師陳敬睿也曾在臉書發文表示,急性肝衰竭不只是熬夜覺得累而已,而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藥物誘發、亂服草藥或偏方、過量飲酒、代謝異常疾病。
急性肝衰竭大多來得又快又急,陳敬睿說明4大病程,初期症狀就像一般肝炎,容易疲倦、噁心嘔吐等;接着出現黃疸、茶色尿,最明顯的是眼白變黃;隨着肝組織損傷越來越多,肝臟失去製造蛋白質和白蛋白的功能後,體內水份會積聚在下肢或腹腔,造成腹水和腳腫。
當肝臟功能繼續喪失,體內的氨無法被代謝排出,含氨物質隨血液到達腦部傷害中樞神經,患者開始出現肝性腦病變,造成感覺異常、情緒改變、嗜睡等症狀,嚴重會發生肝昏迷,是急性肝衰竭常見的死因。
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找出肝細胞突然壞死的根本原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有可能再復原。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