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輝達稱入股Intel無關川普 你信嗎?我信!

對NVIDIA來說,投資英特爾是「偕同開發+小額投資」,風險不高,卻有機會換得不錯的回報與更強的話語權。圖/美聯社

AI晶片龍頭NVIDIA宣佈,投資英特爾。根據公告,Intel將專注於爲NVIDIA打造客製化x86架構CPU;雙方並計劃共同開發多代客製化資料中心與PC產品,以加速超大規模、企業與消費端的應用程式與工作負載。NVIDIA也強調,合作將聚焦於利用NVLink將雙方架構無縫連接,結合其在AI與加速運算的優勢,與Intel領先的CPU技術及x86生態系統,爲客戶提供更完整的尖端解決方案。

回顧近半年市場盛傳Intel要求加速拆分等。核心問題是Intel最大的錢坑晶圓製造(IFS)缺乏客戶,美國政府勢必需要幫忙解決這難題。當然,要解決IFS缺乏客戶的問題,先綁定一個重量級客戶,向市場展示決心,是最快建立信心的手段。

從美國政府角度,這波投資帳面上已獲利50%;對NVIDIA而言,50億美金的投資可算是九牛一毛,卻能帶來市場對Intel之AI晶片業務的期待甚至吸引更多巨擘共襄盛舉的投資、同時有機會間接削弱其AI晶片競爭對手AMD成長的動能,迫使其調整在CPU市場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也能緩解川普政府對美國巨頭永無止境般要求投資美國的壓力。對NVIDIA來說,這一步「偕同開發+小額投資」的棋,風險不高,卻有機會換得不錯的回報與更強的產業話語權。

對Intel而言,軟銀(20億美元)、美國政府(約90億美元)以及NVIDIA(50億美元)的資金挹注,以目前虧損規模推算,大致能爲其「續命」兩年左右,撐到1.4奈米進入量產時程,算是解決燃眉之急。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雙方合作方式。

首先,在AI Server領域,x86 CPU(Intel或AMD)搭配NVIDIA GPU是過去主流組合;近年 NVIDIA逐步推出自家Grace+Blackwell系統架構,並規劃未來Vera ARM+Rubin 架構。Rubin之後是否會重回Intel x86+次世代GPU的組合,仍有變數但機率不高。相對地,針對中國市場的降規版B30a(暫名,H20的下一代GPU)搭配 Intel x86 CPU 的方案,則有更高的可行性,並可能基於Intel CPU的強大IP與NVIDIA GPU特性做客制,由NVIDIA主導以自家名義向IFS下單試產,藉此協助Intel製造能力爬升。

最後,也是大家最關心的:這次合作對臺積電的影響。雖然細節仍未完全明朗,但以Intel近幾年的製造表現,很難說它短期內就能追上臺積電。然而,若以前述假設與推論來看,這次合作更像是一種「把餅做大」的策略。在未來兩年內,Intel IFS要生產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晶片仍相當困難,因此更合理的情境是:雙方共同設計的晶片將由IFS與臺積電同步生產,其中部分SoC的Dies仍可能全權委外給臺積電代工。從這角度出發,短期內這會是一個美國政府、NVIDIA、Intel與臺積電都能受惠的「四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