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中研院顧問!諾貝爾獎得主談到臺灣:企業與國家都非常成功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之一的約翰.馬汀尼斯教授,2023年曾受中研院邀請來臺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7日傍晚揭曉。三位得主都在美國大學任教,曾是師生關係,研究成果已應用在醫療檢測的核磁共振儀器,以及三C產品記憶體,更奠定超導量子電腦的發展基礎。其中馬汀尼斯(John M. Martinis)曾領導Google團隊,締建全球首次「量子霸權」,曾任中研院量子電腦團隊顧問,與中研院互動密切。

根據《中央社》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馬丁尼斯8日表示,過去與臺灣中央研究院等機構攜手合作多年,見證臺灣在基礎研究與產品製造上的強大實力。他認爲臺灣不僅願意投入資源在研究導向的計劃,也能將成果轉化爲高品質、具實用性的產品,這種結合並不容易,臺灣研究人員持續精進,讓他印象深刻。他也鼓勵年輕世代持續思考科技的長遠應用,推動產業升級。

馬丁尼斯同時讚美臺灣的自然景觀,特別提到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壯麗峽谷和大理石巖壁,直言這是美國未曾見過的美景。他還提到曾在東海岸健行,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樂趣。除了風光之外,他也喜愛臺灣的美食和充滿活力的人們,認爲臺灣企業與國家都非常成功,已成爲全球重要的製造中心。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由來自英國的克拉克(John Clarke),來自美國的馬汀尼斯(John M. Martinis)、來自美國的米歇爾·H·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獲得。3人因爲「發現電路中的宏觀量子穿隧和能量量子化」獲此殊榮。(圖/翻攝NobelPrize)

此外,中研院院長廖俊智7日表示,馬汀尼斯現爲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學系教授,也是國際知名量子物理學家。2019年領導Google的量子實驗室,締建所謂的「量子霸權」,爲量子計算立下關鍵里程碑,得獎是實至名歸。後來在他邀約與拜訪後,成爲中研院量子電腦研發團隊的顧問,直到去年底爲主。今年6月中研院團隊更發表量子電腦晶片製程科學研發成果。

廖俊智進一步指出,馬汀尼斯是非常直爽的人,也非常理性,有時講話比較直接,有問題就直說,有時別人聽完會不舒服,但馬丁尼斯事後會補償,這也是帶領團隊的方法。副院長周美吟補充說明,馬汀尼斯是出色的國際實驗物理學家,掌握實驗細節,且有創意與創造力,推動很多的量子電腦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