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諾貝爾獎最近的距離 長庚邀請阪口擔任「頂尖醫學研究顧問」
▲阪口志文曾多次來臺演講 。(圖/長庚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新科得主之一、日本大阪大學教授阪口志文,多年來與臺灣關係深厚,對此,林口長庚醫院今表示,阪口於2023年曾應邀來臺參加FISS國際免疫研討會,同時受聘爲長庚醫院1年期的「頂尖醫學研究顧問」,指導長庚醫師進行醫學研究,他並肯定臺灣在免疫學、微菌叢研究有巨大潛力。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阪口是醫師也是科學家,私下曾透露,「癌症有機會在20年內成爲可以治癒的疾病」 ,而這與阪口在免疫學的重大突破有關。
▲阪口(箭頭指處)應邀來臺參加FISS 2023國際免疫研討會。
邱政洵說明,在正常狀況下,免疫系統能準確辨識「自己」與「外來者」,進而清除病原體,但若系統失衡,便可能誤傷自身,引發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第一型糖尿病等自體免疫疾病。
而阪口早在1980年代便注意到,有一羣特殊的T細胞不會主動攻擊敵人,而是抑制過度免疫反應、防止身體自毀,其被命名爲「調節性T細胞(Treg)」,可透過分泌抑制性細胞激素如IL-10、TGF-β,或直接干擾其他免疫細胞如T細胞、B細胞、樹突細胞的活性,爲免疫系統踩下「煞車」,維持精妙平衡。
▲阪口親筆簽名醫生熊玩偶送給林口長庚醫院。
林口長庚醫院醫研部主任楊皇煜表示,近年來Treg研究已走出實驗室邁向臨牀,在器官移植中,其可誘導免疫耐受、降低排斥反應,而長庚目前進行的臨牀試驗也與Tregs有關,透過輸入Tregs,在早期移植階段主動調節受贈者的免疫系統,減少對移殖物的攻擊。
楊皇煜說明,由於Tregs可分泌免疫抑制性細胞激素,配合捐贈者細胞治療,得以建立「嵌合免疫環境(mixed chimerism)」,有望降低免疫抑制劑用量與長期副作用,甚至完全停掉免疫抑制劑。
此外,在過敏與氣喘治療中,誘導Treg生成或提升其功能,則可有效緩解發炎、過敏反應;在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研究者則嘗試暫時抑制Tregs,以解除免疫抑制、增強抗腫瘤能力;另隨着CAR-T技術成熟,科學家已開發出CAR-Treg,能精準識別特定抗原,調控免疫反應,於自體免疫疾病治療展現高度潛力。
楊皇煜也說,日本學者早在2013年發現,腸道梭菌(Clostridium spp.)能在腸道黏膜誘導生成Tregs,可維持免疫耐受,證實免疫「煞車」不僅來自免疫細胞的內在機制,亦與外界共生的微生物密切相關,對於「微菌叢移殖」(FMT)及「益生菌治療」都帶來重大影響。
邱政洵表示,身爲免疫學研究權威,阪口認爲臺灣未來在生醫研究應更積極,並期許與國內專家的深厚情誼,能推動更多學術成果邁向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