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盤心法-把握不確定因素 佈局長線資金
加權指數1140721(日線圖)
總經與市場觀察:川普政府全球對等關稅政策持續發酵,日前針對14國直接寄出關稅通知信函引發市場討論,然而隨英國、越南相繼完成談判,最終談判結果優於市場預期結果來看,資本市場對關稅議題的反應逐步鈍化,但先行退一步觀望的資金,亦不見明顯迴流,先行因關稅隱憂而受影響的石油、運輸價格,則已慢慢傳導導致終端市場價格上升,進一步推升通膨的疑慮仍在。
雖然全球市場即將進入下半年傳統消費旺季,預期多頭資金應不易快速回到股票市場。
臺股基本面上,經濟成長動能持續強勁,根據中央銀行預估臺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GDP)概估值爲5.50%,遠高於原先預測,可望創下五個季度來高點,由於AI需求的帶動,臺灣高科技半導體出口需求暢旺,企業的擴增投資大幅加,帶動除了生產出口成長之外,第一季資本形成實質成長14.72%,對經濟成長貢獻3.70個百分點;AI伺服器及消費性電子汰換帶動生產指數上升至59.9%,爲去年6月以來新高,臺股指數止步不前顯然不符合臺灣經濟成長的現況。
在產業方面,全球四大CSP業者財報揭示,今年資本支出仍保持穩健成長,臺股從系統組裝至IC上游材料上半年的獲利皆可望維持高成長,AI算力需求持續不足仍持續帶動臺股今年整體獲利持續成長不變;手機、PC消費電子逐步近入旺季,相關供應鏈可望受益。
傳統產業方面,鋼鐵、塑化產業受惠美國關稅政策,及地緣政治紛擾可望結束利多預期,報價多出現觸底回升,股價可望先行表態,航空及海運價格則受到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預期報價上漲不易。
投資建議:資產配置方面,AI作爲未來數年中科技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但不能因爲短期產業秩序的混亂而過度保守,此時技術創新及寡佔優勢公司仍是選股考量的重中之重,特別着重新產品/新應用,另籌碼集中或相對輕的個股。
在非電子方面,傳產原物料類如水泥、鋼鐵,普遍受到中國產能過剩,即使在上升週期,價格仍上漲不易的困境,然而隨中國十二五計劃進入收尾,中國二會正式召開,過剩產能可望獲得控制,國際間烏俄戰爭結束日程在即,未來重建需求可望增加需求進一步帶動價格上揚,而週期底部正是長線資金最佳的佈局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