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三季報乳製品消費仍待回暖,伊利稱行業趨勢已在改善
隨着伊利股份(600887.SH)業績的公佈,乳企的三季報已經悉數出爐。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雖然整體乳製品行業三季度營收仍然有不同程度的放緩,但頭部乳企的經營情況已在好轉。今日(10月31日)上午舉行的業績會上,伊利管理層也透露,目前市場弱復甦的趨勢並未發生改變,但經過前期調整,行業趨勢在逐步改善。
公告顯示,前三季度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890.4億元,同比下降8.6%,但歸母淨利潤水平108.7億元,同比增長了15.9%,從單季度看,第三季度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291.3億元,同比減少6.7%,跌幅進一步收窄。受益於原奶價格下降和市場秩序的恢復,伊利單三季度整體毛利率也有2.5個百分點的提升。
從業務板塊來看,前三季度伊利最主要業務液體乳實現營收575.2億元,同比減少12.1%。業績會上,伊利管理層表示,今年7月份完成渠道庫存梳理後,8、9月份液體乳生意已經恢復到健康水平,第三季度液體乳部分收入206.3億元,環比增長了24.1%,渠道的庫存水平回到20天水平,下游經銷商的盈利水平也有所改善。
其他業務上,伊利奶粉及奶製品營收213.3億元,同比增長7.1%,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嬰幼兒配方奶粉和成人奶粉業務都保持增長,第三季度嬰幼兒配方業務增速超過兩位數。
對於四季度的業績表現,伊利管理層認爲,雖然市場終端需求還在恢復中,但已經看到了一些向好趨勢,預計隨着液奶調整結束、奶粉業務的持續增長,以及在國家出臺提振消費等舉措的推動下,預計四季度整體收入會呈現環比改善的趨勢。
今年以來,國內乳製品需求一直處於弱復甦狀態,與疫情期間的高速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今年上半年,前五大乳企中除了新乳業(002946.SZ)收入微升了1.3%,其餘四家營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從三季報情況看,大部分乳企收入仍有不同程度的放緩,但經營情況在逐步好轉。
2024年前9月,光明乳業(600597.SH)實現收入184.1億元,同比減少10.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爲1.2億元,同比減少63.9%,但主要是由於海外子公司新西蘭新萊特計提資產減值及經營虧損2.9億元所致。
新乳業(002946.SZ)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81.5億,同比下降0.5%,歸母淨利潤4.7億,同比增長24.4%,第三季度單季營收下降了3.8%,淨利潤依然保持22.9%的增速。
妙可藍多(600882.SH)今年前9月實現收入35.9億元,同比減少9.4%,但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8504.2萬元,同比增長571.7%,其中核心業務奶酪品類收入28.1億元,同比增長16.1%。
今年前三季度,三元股份(600429.SH)歸母淨利潤1.03億元,同比下降55.53%,但最主要是2023年出售部分牧業部分股權增加了當期淨利潤,剔除此因素影響,2024年1-9月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
尼爾森IQ數據顯示,今年1-8月,乳品全渠道增速下降了2.1%,其中線下下降了4.6%,線上則增長了12.4%,但從整體降幅看,已經好於年初全渠道下滑3.1%。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乳製品消費市場回暖還有待行業進一步系統性恢復,目前由於原奶價格偏低,中小乳企利用低價的過剩原奶,生產乳製品和大乳企進行價格戰,也對市場秩序有所影響。此外,社會消費信心也有待進一步恢復,特別是中青年消費羣體,他們也是中高端乳製品的主要消費羣體。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上游奶牛存欄數在減少,但原奶過剩的問題依然存在。
伊利管理層業績會上也表示,本輪原奶下行週期已經進入第三年,今年四季度由於季節性奶牛單產波動,預計產奶量環比可能還會有所增長,但產量同比還會繼續下降,隨着上游牧業的畜羣結構優化的持續,明年原奶供需會逐步實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