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2024年啤酒業績集體降速,場景化與多元化增長路線初現

2024年啤酒企業迎來了降速的一年。受天氣、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多家啤酒巨頭的業績出現了近三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在高端化進程放緩的背景下,啤酒企業開始轉向場景化佈局和多元化經營以尋求新增量。不過,業內人士指出,隨着消費羣體的代際更替,此前的多元化發展模式能否持續奏效,仍有待市場檢驗。

啤酒行業迎來降速的一年

目前啤酒企業的2024年財報和2025年一季報已經悉數公佈,2024年,國內主要啤酒企業百威亞太(01876.HK)、華潤啤酒(00291.HK)、青島啤酒(600600.SH)、重慶啤酒(600132.SH)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百威亞太,2024年中國業務收入下降了13%,其他酒企收入降幅均在1%到5%之間。

過去幾年中,啤酒行業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高端化帶動,啤酒上市公司業績也呈現歸母淨利潤增速遠大於收入增速的情況,從淨利潤表現看,青島啤酒2024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了1.8%,華潤啤酒和重慶啤酒的歸母淨利潤分別下降了8%和16.6%。

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2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啤酒產量3521.3萬千升,同比下降0.6%。食品飲料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啤酒行業也是食品飲料行業中唯一一個下滑的品類。

業績會上,多家啤酒企業的管理層將問題歸結於2024年炎熱天氣較短、雨水較多的影響,以及由於市場變化方面的因素,比如餐飲、夜場等渠道表現疲軟的影響,都對啤酒銷量有所影響。

2025年前2個月,國內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達526.1萬千升,同比下降4.9%。

2025年一季報,百威亞太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銷量下滑9.2%,第一季度收入減少12.7%,每百升收入下降了3.9%。國內其他頭部啤酒企業業績有所回升,但業績增幅不及往年同期。

百威亞太在財報中表示,一季度業績下滑依然是由於庫存調整和即飲渠道的持續疲弱影響所致。重慶啤酒總裁李志剛也表示,餐飲和夜場等現飲渠道的持續承壓,以及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消費習慣也有所改變。

場景化和多元化突圍

這一系列變化讓啤酒企業的增長方式也在改變。

2010年之前,國內啤酒巨頭增長主要靠“大魚吃小魚”式的併購;2015年之後,國內啤酒行業增長主要靠高端化,雖然行業總產量在下降,但產品結構性升級帶來了增長紅利。記者注意到,2024年,隨着啤酒高端化升級放緩,啤酒行業增長也進入新階段。

一方面,巨頭們通過場景化佈局,加大了對啤酒存量市場的爭奪。

在年度經銷商大會上,華潤啤酒總裁趙春武表示,2024年啤酒高端化的邏輯正在發生改變。一方面,消費者從追求高質高價變爲質價比,比如在高端化前期趨勢並不突出的次高檔(8元-10元)目前在快速放量;另一方面,消費者更加理性,單純的漲價和高定價已經不再見效,而是能被消費者認可的高端產品,才能叫高端化。

因此,幾大啤酒巨頭選擇加快在新場景、新需求上的佈局。百威亞太財報顯示,其正在加大在中國非即飲消費場景的佈局,2025年一季度非即飲渠道的銷量和收入已經取得增長;重慶啤酒也在加碼非現飲渠道,包括新零售等,並加大更適合零售渠道的易拉罐包裝產品投入;華潤啤酒業績會上也透露,將從新渠道(既時零售等)和新場景(登山、騎行、燒烤等)上尋求突圍。

另一方面,多元化成爲啤酒巨頭髮展的新方向。

近日,青島啤酒宣佈以6.65億元收購即墨黃酒100%股權,正式進入黃酒賽道。青島啤酒稱收購爲了拓展非啤酒業務跨產業佈局,推動多元化發展,一方面,藉助黃酒豐富青啤產品線,並形成市場和資源協同;另一方面,兩者市場淡旺季不同,可以形成市場銷售的互補效應,開闢新增長點。

在此之前,今年3月糖酒會期間,燕京啤酒推出了倍斯特汽水,構建“啤酒+飲品”雙輪驅動格局;2024年底,重慶啤酒推出大理蒼洱汽水後,今年4月又推出了天山鮮果莊園汽水。華潤啤酒則通過收購進入白酒品類,2024年華潤啤酒白酒業務收入21.5億元,同比增長了4%。

啤酒專家方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國際啤酒巨頭髮展主要分爲兩種路線,一種以百威、嘉士伯等歐美巨頭模式,主要路線是全球化;另一種是日本朝日、麒麟模式,多以業務多元化爲主。目前國內啤酒巨頭多元化發展的框架已經初現雛形,隨着消費環境的變化,僅靠渠道鋪貨,並不能解決建立消費者認知和站穩腳跟的問題,前路仍需要去探索。

以飲料爲例,其也是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長的消費品品類之一。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飲料行業全渠道增速達到7.9%。

“我們覆蓋的餐飲等渠道也有飲料需求,爲什麼飲料和啤酒不能一起賣?”在李志剛看來,佈局飲料是考慮到飲料類產品跟啤酒產品業務具備很高的協同性,公司具有分銷和服務上的競爭優勢。雖然目前啤酒之外的品類業務佔比很小,但其未來可塑性很大。

業內人士認爲,啤酒企業生產飲料的難度並不大,但面臨着觸達消費者容易、但銷售難的問題。2024年燕京啤酒茶飲料收入爲1.1億元,同比增長48.4%,不過僅佔營業總收入的0.7%。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啤酒企業跨界進軍飲料行業,仍是基於消費品行業“多品牌、多品類、多場景、多渠道、多消費人羣”的擴張邏輯。雖然啤酒和飲料的銷售渠道看似重疊,但兩者的產品邏輯存在差異。尤其是飲料行業對產品包裝、口味和品牌定位的要求更爲精準,必須緊密貼合消費者需求和市場熱點,同時行業毛利率普遍較低。因此,對啤酒企業而言,這未必是一門更容易操作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