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錢就加稅!川普把貿易伙伴「當人質」 學者轟:全球性勒索
▲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關稅威脅已經變成一場冷酷的現金遊戲,他試圖利用美國經濟實力,誘勸其他國家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換取保住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內文更引述專家說法形容,川普談判策略簡直就是全球性勒索,而貿易伙伴的承諾也讓人懷疑,川普究竟是在跟「貿易伙伴」還是「貿易人質」談判。
報導指出,川普第2任期的貿易議程與他1987年出版著作《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the Deal)高度呼應,基本上就是要求貿易伙伴以投資形式給錢,否則就會面臨天文數字一般的高額關稅。
以談到15%稅率的3大經濟體爲例,南韓同意在美投資3500億美元,並且採購1000億美元液化天然氣(LNG);日本答應在能源、半導體、關鍵礦業等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歐盟也同意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同時採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
對於貿易專家來說,這些承諾引發了一個問題,也就是川普究竟是在跟「貿易伙伴」還是「貿易人質」談判。
▲川普的貿易政策招致學界批評。(圖/路透)
右翼智庫「卡託研究所」(Cato Institute)經濟學家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直言,「這無疑是全球性的勒索。事實是,川普正在利用美國關稅政策,把這些條款有效強加在不太情願的參與者身上。」
不過,這些非正式承諾的模糊性似乎顯示,各國也可能尋求有創意的方式逃避關稅。因爲儘管關稅相對容易執行,投資與採購承諾卻沒那麼容易監督。舉例而言,川普第1任期與中國貿易戰所達成的協議,就包括中國購買美國農產品的承諾,至今卻從未兌現。該協議確實有一個執行機制,但如今被證明無效。
NGO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傅洛曼(Michael Froman)曾在歐巴馬政府時期擔任首席貿易談判代表。他說,「我認爲還有很多問題,包括那些宣佈承諾的國家,都在質疑這些承諾實際上到底意味着什麼。它是可執行的嗎?如果他們在一段特定時間內沒有提供一定數量的投資,關稅會恢復嗎?」
▲川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達成貿易協議時握手。(圖/路透)
哥倫比亞商學院(CBS)談判策略教授艾姆斯(Daniel Ames)表示,川普對待貿易協議的方法,似乎直接來自於他身爲商人及房地產開發商的經歷。川普以擾亂對手的能力惡名昭彰,手段包括極低的出價、令人眼花撩亂的推銷,以及利用弱點獲得籌碼的能力。
不過艾姆斯也指出,日韓與歐盟公佈承諾時,也可能是爲了迎合川普的虛榮心,「川普是一名極有天賦的故事講述者,而我認爲,當他的對手認知到這一點,就可能加以利用。如果你跟一個自戀者談判,你會試圖讓他們感覺自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