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接連向26個貿易伙伴發出加稅威脅,關稅戰仍在升溫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曉靜

美國特朗普政府掀起的關稅戰風波再起。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稱對俄羅斯感到非常不滿,威脅將對俄羅斯徵收100%關稅。特朗普稱,如果無法在50天內達成協議結束俄烏衝突,美國將對俄羅斯實施“非常嚴厲的、大約100%的關稅”。

除俄羅斯外,自7月7日以來,特朗普已先後對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等25個貿易伙伴發出類似的加稅威脅,加徵的關稅稅率爲20%至50%,其中銅製品適用50%關稅。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7月12日,特朗普宣佈,因與主要貿易伙伴多輪談判未果,擬自8月1日起對墨西哥及歐盟進口商品加徵30%關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真實社交”上分別致函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公佈此項措施,其強硬姿態“令美國盟友震怒、投資者恐慌”。作爲美國兩大核心貿易伙伴,歐盟與墨西哥同步譴責該政策破壞貿易公平,同時承諾將在最後期限前繼續推動全面協議。

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在索諾拉州表態強硬,她說:“處理此類事務首需冷靜頭腦。我們明晰對美合作邊界——國家主權永不容談判。”歐盟貿易專員馬羅斯·塞夫科維奇7月14日的迴應更顯凝重:“收到信函時深感遺憾與失望……尤其當前談判已進入高級階段。”他強調歐盟仍聚焦談判解決,但坦言“正爲所有可能結果做準備”,包括反制措施。14日傍晚,塞夫科維奇即啓動與美國同僚磋商,並稱“難以想象未竭盡全力便放棄談判”。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特別申明對墨西哥及歐盟加徵的30%關稅“獨立於所有行業性關稅”,意味着現行鋼鐵鋁材50%關稅及汽車25%關稅政策維持不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警告稱,若加徵的關稅稅率落地,美國民衆將在農產品、醫療器械、電子產品及酒類飲品等領域承受漲價壓力。雖然近3個月美國通脹數據保持穩定,但現實機制更爲複雜:“進口商預繳關稅後,雖可能短期消化部分稅額,最終仍將轉嫁給消費者。”

不過,路透社也分析稱,今年8月1日最後期限實爲談判緩衝窗口。“特朗普素有撤回關稅威脅的先例”,此番密集發函標誌着特朗普重拾今年4月份時的激進貿易姿態——當時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威脅曾引發市場劇烈震盪,後因白宮暫緩執行才得以平息。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荷蘭國際集團報告稱,特朗普的“徵稅信”“既非情書亦非戰書,實爲談判施壓工具”。德國貝倫貝格銀行經濟學家薩洛蒙·費德勒告訴CNBC,此番關稅戰升級延續了美方一貫的策略軌跡——“總統常以極端立場開路,再尋求妥協。”

“特朗普只威脅在今年8月1日實施新的30%關稅而非即刻實施,這顯露出了談判意願。”費德勒指出,伴隨企業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加之國內政治議程更迭,特朗普或將避免進一步升級“關稅戰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