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觀察|龍永圖:發揮新技術力量推動全球化實現
本報記者 孫麗朝 海南博鰲報道
“科學技術可以更好惠及全球每個國家和人民。當前,人工智能可以在教育、醫療、旅遊和普通生活中都發揮重大作用。”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上表示,原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首席代表龍永圖指出。
龍永圖表示,20世紀90年代全球化發展快速,是因爲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因此要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就要發揮新技術的力量。
在實現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是一個重要力量。“一方面,我們希望推動西方國家跨國公司繼續向中國和第三世界國家投資,縮小貧富差距,推動全球化。另一方面,也希望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企業能夠走出去,成爲新一代跨國公司,新一代跨國公司可能給全球化帶來新的推動力量,成爲新的全球化的重要角色。”龍永圖解釋。
龍永圖認爲,中國作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希望全世界的企業相互進行投資和貿易,從而形成全球化的格局。
談及全球化的實現形式,龍永圖表示,產業結構大調整是經濟全球化實現的形式。以往是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大規模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用更多精力發展金融和高端服務業。“近年來,西方國家發現製造業轉移之後,本國經濟就空了,目前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多國政府,都提出了製造業迴歸,因此產業結構調整,使全球化的出現了新的變化。”
在龍永圖看來,新冠疫情發生之後,西方國家提出了一些保護主義措施,全球產業鏈也進行了重構。在這個重構過程中,發達國家需要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互補互利互贏,進而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
(助理編輯:朱會珊 審覈:杜麗娟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