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特朗普坑慘了,馬斯克決定迴歸商人身份,並對中國提出一個請求
被特朗普坑慘了,馬斯克決定迴歸商人身份,並對中國提出一個請求
馬斯克這次可真是被特朗普“坑”到懷疑人生了。
誰能想到,堂堂全球首富、科技狂人,竟然因爲押錯政治寶,落得個股價腰斬、身家暴跌的狼狽境地?更戲劇性的是,這位剛剛宣佈要退出政壇迴歸商界的硅谷大佬,轉頭就對中國遞上了“求救信”——想要稀土?這事兒可沒他造火箭那麼簡單。
馬斯克現在估計腸子都悔青了。
2024年他豪擲25億美元力挺特朗普,誰曾想這位“懂王”上臺後翻臉比翻書還快。
今年初特朗普對中國加徵的34%“對等關稅”,直接讓特斯拉的全球供應鏈崩了弦。
上海工廠的零部件運不回美國,柏林工廠的電池成本暴漲,就連剛發佈的Cybercab自動駕駛出租車都成了展廳裡的擺設。
看着特斯拉一季度利潤暴跌71%、股價從480美元高位摔到238美元,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那聲嘆息藏了多少憋屈。
更打臉的是,他親自組建的“政府效率部”原本要砍掉2萬公務員,結果自家公司先被政治風暴掀了攤子。
當初喊着要幫特朗普“讓美國再偉大”,現在倒成了“讓特斯拉再破產”。
要說馬斯克這波操作確實魔幻。
五個月前還穿着定製西裝在白宮指點江山,轉眼就縮回加州工廠當“碼農”。
宣佈5月起把80%精力放回特斯拉,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政治失勢後的緊急止損。
畢竟政府效率部推行的週報制度遭20萬公務員抵制,改革方案被國會卡着不放,連五角大樓都放話“別把手伸進國防預算”。
有趣的是,這位硅谷鋼鐵俠的“政商旋轉門”轉得比他的星艦還快。
去年還高調宣稱“企業家就該參與治國”,現在改口說“商業纔是我的終極使命”。
只是不知道那些因爲他站隊特朗普而抵制特斯拉的自由派消費者,還買不買這個回頭賬?歐洲市場銷量暴跌超50%的數據,怕是比任何政治對手都扎心。
馬斯克向中國開的口可不小。
他要的哪是普通稀土?釹鐵硼永磁材料直接關係到擎天柱機器人的關節電機精度。
這玩意兒軍用能造導彈制導系統,民用卻是人形機器人的“心臟”。
中國商務部剛把7種稀土列入出口管制,他轉頭就想搞“特批通道”,還賭咒發誓“絕對不用於軍事”。
但問題在於,在中美科技戰白熱化的當口,誰敢給美國企業開這個口子?別看馬斯克把上海超級工廠誇成“第二故鄉”,涉及到戰略資源,生意歸生意,安全歸安全。
更何況美國70%的稀土依賴中國進口,五角大樓的F-35生產線都因爲斷供威脅要減產,這時候給特斯拉放行,豈不是給對手遞刀?
這場鬧劇暴露了科技巨頭的致命軟肋——再酷炫的創新也敵不過地緣政治的降維打擊。
馬斯克現在左手要安撫華爾街,承諾年底量產數千臺擎天柱機器人;右手得哄着中國政府,強調“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間還得防着特朗普哪天又抽風加關稅。
三重夾擊下,哪還有造火星城的瀟灑?
不過話說回來,馬斯克這招“以退爲進”未必全是壞事。
退出政府效率部既能平息投資者怒火,又能向中國展示“去政治化”誠意。
要是真能拿下稀土許可,不僅能解機器人項目的燃眉之急,還能在中美間扮演特殊橋樑——畢竟特斯拉上海工廠還指着國產供應鏈續命呢。
這場由政治豪賭引發的商業雪崩,給所有熱衷站隊的CEO上了血淋淋的一課:在大國博弈的棋盤上,再牛的科技公司也不過是顆棋子。
馬斯克現在要做的,不是抱怨特朗普“坑隊友”,而是想想怎麼把踩變形的剎車片修好。
畢竟在商言商,中國市場可以救他一次,未必願意救第二次——除非他真能把星艦改成稀土運輸船。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