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避難收容所竟有「暫停用」 議員批:資訊不齊 呼籲整合

青年公園內的避難收容處所地圖。記者邱書昱/攝影

花蓮堰塞湖溢流災情,反映出及時逃生、避難收容告示的重要性。不料,北市議員鍾佩玲發現,北市鄰里公園的相關避難收容所告示資料不齊,就連網路查找也可能出現暫停用或未列入的校園。主責教育局表示,已配合北市府各權責機關審覈,確保資訊正確性。

鍾佩玲指出,近期接到民衆通知,提供民衆重大災害發生時,應前往緊急避難所位置的告示牌,居住的行政裡沒有設置。她向製作的北市消防局查證,有27個裡別並未設置,進一步追查發現,228公園爲例,公園處所設立的告示牌只有避難設施配置圖,同樣沒有標明公園適用哪種災害類別。

她指出,這類「臺北市各類災害緊急疏散及收容安置計劃」權責分工,有關「避難收容所」的選定,由北市教育局主政,教育局網站有「臺北市可供避難收容處所」及「臺北市防災基地學校」兩種。前者資料是包含短期一至三小時的避難收容所資訊,但告示牌所提供避難位置,卻並未以此爲依據。

但她卻發現,「臺北市可供避難收容處所」資料出現忠義國小等「暫停用」資訊,或者師大附中、延平高中等未列爲避難收容所的學校,反而是大型紀念館,像是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或市民廣場竟沒有列入其中。資料正確性及合理性令人懷疑。

除了實體資訊不清楚,鍾佩玲指,北市府網站上的公開避難地圖也是查詢不易,像是「士林區避難地圖」的10筆資料,裡面只有2筆內容與避難相關,且第4筆結果纔是欲搜尋的標的,更誇張的是,中山區提供資料竟全是亂碼。

鍾佩玲呼籲市府,從防救災角度,重新盤點並檢討及更新可供避難收容所的資料,也要建置網路以外的宣傳管道,更要讓資訊平臺檢索功能最佳化,並確保資料內容正確。

教育局說,目前已配合北市府各權責機關審覈後,列入防災避難地點定期更新確保資訊正確性。教育局也會重視防災教育,辦理培訓及相關課程,持續落實防災教育。

消防局迴應,在2014年以一里一面爲原則設置防災避難看板,共計設置429面,位置包含鄰里公園、重要路口及學校,並以通報維修方式持續更新。

另外,在2015及2016年深耕鄰里,完成456 裡「簡易疏散避難地圖」製作,並每年由各里裡幹事檢視及修正,也會印成紙本張貼於特里公佈欄。

消防局說,民衆也可利用北市行動防災APP,以及防災臺北網站,隨時查詢自己所在位置的防災訊息。

消防局迴應,在2014年以一里一面爲原則設置防災避難看板,共計設置429面,並以通報維修方式持續更新。示意圖。記者邱書昱/攝影

教育局網站中的「避難收容所」清單中,出現不少暫停用的地點。圖/擷取自教育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