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 避難所資訊不全 27裡未設告示

臺北市議員鍾佩玲指出,近日接到市民陳情所住的裡並未設置「避難收容所」告示牌,經查發現全市竟有27個裡未設置牌面。(邱芊攝)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臺北市議員鍾佩玲指出,北市雖不具類似災害風險,仍須精進應變能力,近日接到市民陳情所住的裡並未設置「避難收容所」告示牌,經查發現全市竟有27個裡未設置牌面,此外網站上也未列入許多大型場地,她要求市府重新盤點避難收容所資料。臺北市消防局5日表示,將持續更新牌面;主責單位臺北市教育局迴應,已配合各權責機關審覈,確保資訊正確。

由消防局製作設置的避難收容所告示牌,設於鄰里公園、重要路口、學校等,讓民衆得知當重大災害發生時,應該前往的緊急收容避難處所位置。鍾佩玲指出,近日接獲民衆投訴居住所在裡並未設置避難收容所告示牌,她進一步發現全市竟有27個裡並未設置相關告示牌面。

此外,鍾佩玲表示,北市避難收容所告示牌涵蓋的資訊內容應該更加清楚,以228公園爲例,公園處所設立的告示牌只有避難設施配置圖,並沒有標明適用何種災害類別,當災害發生時,民衆無法確定是否可以進入避難。

鍾佩玲說,目前教育局網站有「臺北市可供避難收容處所」及「臺北市防災基地學校」等2種場所資訊,資料內容並不相同,可供避難收容處所是提供短期1至3小時避難的收容所,防災基地學校則是優先開設的災民收容所,但避難收容所告示牌所提供的避難位置卻未統整兩者資訊,導致民衆混亂。

此外,網站公告的北市可供避難收容處所資料,許多大型場地如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或市民廣場也未在其中,質疑該資料正確性及合理性。

消防局昨迴應,避難收容處所資訊皆已公佈在「臺北市行動防災App」及「防災臺北網站」,也將持續更新實體告示牌面;教育局說,已配合市府各權責機關審覈後,列入防災避難地點定期更新,確保資訊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