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30年以上老屋居交易主力 士林新舊價差達70%最懸殊
▲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屋齡超過30年老屋交易佔比最高的是大安區,高達近7成。(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項瀚/臺北報導
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屋齡超過30年老屋交易佔比最高的是大安區,高達近7成。而5年內新屋、30年以上老屋平均房價差異最大的是士林、北投區,價差分別超過7、6成。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7/魔鬼藏在契約裡! 律師教戰買屋、賣屋「自保小撇步」
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實價登錄資料,臺北市12個行政區中,除了內湖區、南港區以外,其餘行政區皆以屋齡30年以上中古屋爲交易主力,若以全市來看,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整體交易量更是屋齡5年以下新屋的近5倍之多。
全市來看,30年以老屋交易佔比達55%。進一步觀察,佔比最高的是大安區,達到69.4%,另外像是松山區、士林區老屋交易佔比也超過了6成。
▲近1年臺北市各屋齡段交易量與交易佔比。(表/永慶統計)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臺北市因開發早、素地稀缺,新建住宅供給有限,整體屋齡偏高,許多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多位於市中心或交通樞紐周邊,所以即便屋齡偏高,仍吸引預算有限但希望入住核心地段的購屋族羣。」
至於屋齡5年以下的住宅交易佔比最高的大同區,陳金萍表示:「受惠於西區門戶計劃推動,加上危老、都更案逐步落地,區內新建案供給穩定釋出,也帶動新屋買氣不弱,雖然大同區整體屋齡偏高,但只要有新案推出,往往因地段成熟、總價相對可接受。」
▲近1年臺北市各屋齡段平均單價與價差。(表/永慶統計)
至於屋齡5年以內、30年以上的價差,價差最大的爲士林區,落差高達7成。其次是位於蛋白區的北投區,價差達61.7%。
陳金萍表示:「過去士林、北投新案供給稀少,推案多集中於高潛力區段,包括北士科、士林官邸生活圈、天母商圈等,開價基準相對較高。而隨着捷運北環段動工、輝達進駐北投帶動產業題材發酵,帶來大量就業與居住需求,區內新成屋價格持續攀升。」
陳金萍補充:「士林北投區域範圍大,有部分區域發展不均的現象,如社子島、陽明山周邊仍因交通與生活機能限制,對新案價格支撐有限,導致價差被進一步拉大。」
相較之下,文山區與萬華區的新屋、中古屋價差最小,單坪價格僅相差約20萬元,價差約在3成。陳金萍分析,2區多爲傳統住宅區,土地開發強度適中,且近年缺乏重大建設或題材加持,新案價格無法拉高太多,因此新屋、中古屋價差收斂。
不過,房市專家何世昌補充,文山、萬華中依據不同地段條件及個案條件,價差還是不小,像是文山元利指標案最高單價122萬元,比蛋白區個愛貴出1倍以上。另外萬華西門町的皇翔案最高單價超過140,也比蛋白區個案貴出1倍以上。
《地產詹哥老實說》EP267/魔鬼藏在契約裡! 律師教戰買屋、賣屋「自保小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