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首創「滑雪運動員全方位檢測」 可精準判斷預防傷害
▲北榮首創滑雪運動員全方位檢測體系。(圖/北榮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出國滑雪」不再是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專利,已延伸至親子、家庭與休閒族羣,不過滑雪玩法多樣,各自可能帶來不同的傷害。對此,北榮復健部結合運動科學與運動醫學,發展滑雪全方位檢測以及板類專項運動傷害分析,首創「滑雪運動員全方位檢測體系」,提供身體素質完整評估和精準判斷預防傷害。
臺北榮總復健醫學部楊怡強醫師表示,依據臨牀觀察,後疫情時代滑雪受傷就醫人數較疫情前增加3倍,在享受速度與激情的同時,滑雪所潛藏的運動傷害風險不容忽視,也凸顯運動傷害的預防與傷後治療復健的重要性。
楊怡強說,滑雪玩法多樣,從雙板、單板到 carving、freestyle,雙板常見前十字韌帶撕裂、「滑雪者拇指」,而單板則易發生手腕骨折、尾椎挫傷及腦震盪。
而首創滑雪運動員全方位檢測體系提供滑雪競技及休閒運動愛好者身體素質完整評估。楊怡強說明,該檢測涵蓋基本體能測驗、沉浸式平衡覺測試(BERTEC系統)、星狀單腳控制能力測試、心肺耐力評估以及反應速率與多工決策反應測試等多項評估,透過這些精準且詳盡的量化數據,可協助運動員全面掌握自身狀態。
在運動傷害的檢查方面,利用高解析度軟組織過超音波進行肌肉骨骼與關節掃描,可精準判斷滑雪運動傷害。另針對單板滑雪、衝浪、衝浪滑板、船尾滑水、水翼、風翼、風箏衝浪、甚至常見的滑板以及長板等運動都可能出現的「方向性傷害」,亦即當這個運動出現以某隻腳作爲前腳表現會較好的時候,前後腳就會出現不同的傷害模式。
楊怡強表示,利用高解析度軟組織超音波,可以讓醫師能即時觀察滑雪、衝浪、滑板等方向性運動中前後腳膝蓋韌帶的細微差異,特別是透過「動態測試」找出尚未斷裂卻已失去正常功能的韌帶組織,及早介入治療。
針對一般民衆的預防傷害衛教,楊怡強建議,在開始計劃滑雪前,應先釐清自身的興趣與選項(較偏好單板或雙板),並瞭解各自常見的傷害風險與預防邏輯,此外,雪季前應調整體能狀況,包含核心肌羣的穩定訓練與安全摔倒姿勢的練習,例如保持核心收緊、儘量以大面積接觸地面來分散衝擊、避免手腕直接撐地,以及減少急煞或急停的情況。
在肌力體能部分,楊怡強特別建議加強腿後肌羣的離心控制,以及臀肌的動作穩定性,以降低膝關節與腰椎受傷的風險,同時至少需具備基礎的有氧耐力,才能應付一整天滑雪的能量消耗,若時間允許,建議搭配平衡感與敏捷度訓練,以提升反應能力,面對雪道突發狀況時能更靈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