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傷害可控 多方措施構建預防體系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王子鋒)今年8月25日是第九個殘疾預防日,主題是“預防傷害致殘,共創健康生活”。在21日中國殘聯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就公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意外”傷害能否預防這個問題,做出專業解答。

傷害是威脅公衆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是我國兒童青少年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導致殘疾的重要原因。段蕾蕾介紹,過去,人們多認爲傷害是不可預防、無法避免的“意外”事件。但如今,隨着傷害預防控制科學研究的深入開展,積累的大量科學證據表明,通過採取科學的策略措施,可以減少傷害的發生,降低傷害的嚴重程度。“因此,傷害是可以預防的。”她給出了肯定回答。

那麼,怎樣才能預防傷害?段蕾蕾表示,影響傷害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預防控制傷害也需要採取多方面措施。

首先,需要創建一個安全的環境。比如建造機非分離道路、優化公共區域照明系統預防道路交通傷害;安裝護欄、護網等預防墜落、溺水等傷害;安裝煙霧警報器等預防火災造成的傷害;加強居家和公共場所的適老化改造預防老年跌倒等。並且要定期排查環境中的安全隱患,及時對發現的環境安全隱患進行整改。

此外,還可以設計製造更安全的產品及提供安全保護的產品,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提高安全保護產品的可及性。比如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確保產品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推動兒童安全座椅、頭盔、運動防護器具等安全保護產品的研發與創新等。

在法律監管上要強化執法,加強對已建立的法律法規或政策的執法和實施。比如嚴格執行酒駕和超速的法律法規;促進兒童安全座椅、頭盔等使用的立法和執法等。

在科普宣傳方面,相關部門和媒體可以通過普及傷害預防知識,提升傷害預防技能。比如重點普及識別傷害風險、預防傷害發生和科學處置損傷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針對兒童、老人、職業人羣等重點人羣,開展傷害預防科普宣傳和技能培訓活動;強化兒童看護人責任意識,提升以“近距離、不間斷、不分心”爲核心的有效看護能力等。

最後,段蕾蕾表示,預防控制傷害還需要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積極開展科學評估,通過科學準確的方法對預防傷害的干預措施、項目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評估,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方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