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論壇 學者:中國在二戰貢獻被忽略 藉九三閱兵提醒西方

中國二戰史學會名譽會長、武漢大學前副校長鬍德坤(左),和國際軍事歷史委員會主席哈羅德·拉夫在香山論壇高端對話中,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時代意義」發表看法。(記者陳政錄/攝影)

在月初中共九三大閱兵後,於今(17日)起在北京登場的香山論壇,同樣聚焦「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和聯合國成立80週年」這一主題,在首個登場的高端對話活動上,有國際軍事歷史學者稱,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貢獻被嚴重忽略,所以閱兵式很重要,提醒國際中國做出重大貢獻;大陸軍事歷史學者也稱,二戰時中美是親密盟友,相關經歷至今仍是兩國合作的歷史基礎。

北京香山論壇簡稱「香山論壇」,是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舉辦,中方主導的全國安全與防務學術交流平臺。組委會表示,本屆主題將緊扣「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和聯合國成立80週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下,今天首場高端對話,主題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時代意義」。

受邀參會的國際軍事歷史委員會主席哈羅德·拉夫(Harold Raugh)說,西方國家主導了戰後二戰敘事,教科書、學校內容都以自我爲中心,但以中國角度看,抗日從1931年起到1945年,犧牲數千萬人,而在歐洲,犧牲最大的是當時的蘇聯,也就是現在的俄羅斯,「他們做出的巨大貢獻已經被嚴重忽略了」,所以閱兵很重要,提醒盟國中國曾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二戰史學會名譽會長、武漢大學前副校長鬍德坤錶示,戰時中美曾是親密盟友,合作經歷至今都是兩國各方面展開合作交往的歷史基礎,這一點不能改變。

對於哈羅德·拉夫坦言,西方或美國講述二戰史,多以珍珠港、歐洲戰場爲主,對中國在印緬戰場、太平洋戰場貢獻着墨少之甚少。胡德坤強調,中國貢獻的重要,是來自於當年以較差的裝備,抵抗精銳日軍多年之久,爲整體戰場做出貢獻。

胡德坤說,雖與西方大型軍團作戰不同,中國抗日戰爭以遊擊爲主,但基本上長期是「獨自抗戰」,做爲東方主戰場,對於世界反西斯大戰場的勝利,有很大的策應、支持作用。例如德國進攻蘇聯後,蘇聯不必面對日本兩線作戰,而在太平洋戰場,中國在本土抵抗大量日軍主力,導致日軍在太平臺戰場兵力不足,讓戰爭轉折很快到來;在印緬戰場上,中國也爲盟軍解放東南亞打響第一槍。

因此,胡德坤強調,中國學者將致力於將中國史料、抗戰史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讓世界瞭解中國抗日貢獻。

哈羅德·拉夫則提到,中國貢獻被忽視,原因之一可能包括西方列強不喜歡共產主義,並藉此控制二戰敘述史、戰後政治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