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藥重大營收來源或喪失 被“神秘客”收購“後遺症”顯現?|速讀公告
財聯社4月22日訊(記者 盧阿峰)自從去年12月被來自浙江的神秘投資人徐晰人收購之後,北大醫藥(000788.SZ)不僅估值縮水接近五分之一,其重大營收來源也可能會斷絕。
據北大醫藥今日發佈的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北醫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醫醫藥”)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長期服務合同即將在今年5月到期,雙方決定在合同到期後終止業務合作。預計該事項將導致公司自2025年6月起至2025年年末可能面臨銷售收入減少約6億元,淨利潤減少約4000萬元的風險。
財聯社記者發現,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相關業務,佔據北大醫藥營收比例接近三分之一,淨利潤幾乎完全覆蓋。鑑於其2024年財報暫未發佈,參考2023年財報,北大醫藥實現營收和歸母淨利分別爲21.94億元、4436萬元。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北大醫藥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合作可能終止並非沒有“預兆”。
2024年8月,浙商神秘投資人徐晰人聯合九洲藥業實控人花軒德家族成立新優勢國際商業管理(杭州)合夥企業(簡稱“新優勢國際”)作爲收購主體。同年12月23日,新優勢國際以1元價格收購平安系旗下合成集團100%股權,並承接約23.92億元債權(實際支付3300萬元),從而間接獲得北大醫藥22.22%的控股權。交易歷時4個月完成工商變更,平安系由此退出,徐晰人成爲實際控制人。詳情請看《“神秘客”徐晰人接掌北大醫藥 “大金主”中貝九洲卻非實控人?》。
在2024年的收購完成的公告中有特別備註:收購完成後,北大醫藥需與“北大”品牌切割,包括公司名稱、字號等。
據悉,北醫醫藥現爲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醫療設備、手術器械、藥品(特殊藥品除外)、體外診斷試劑、醫用耗材的採購、物流與配送等項目服務的唯一提供商,其主營收入主要來源於國際醫院。若北醫醫藥在北大醫療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後續招標中未能中標,則將失去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業務合作。
對於後續應對措施,北大醫藥在公告中稱:“公司將在與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的業務終止後積極清收對國際醫院的應收賬款,並將通過持續重點聚焦醫藥製造板塊主營業務,努力提升經營業績以彌補因與國際醫院業務終止可能導致的收入和利潤減少。”
在上述收購發生之後,今年3月,北大醫藥原董事長齊子鑫於2025年3月3日辭職,此前多名董事(如任甄華、張勇等)及監事已陸續離職,新任實控人徐晰人及楊力今被提名爲董事候選人,徐晰人預計將接任董事長主導戰略調整。
而且,新優勢國際通過調整有限合夥人進一步集中股權,明確徐晰人的實際控制權。2月7日,北大醫藥發佈控股股東上層股權結構調整,新優勢國際的有限合夥人由中貝九洲,變更爲杭州銘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銘滿”),新優勢國際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未發生變動,仍爲鑫通炎和科技(海南)有限公司。
據媒體報道,上述是迴應業界對新優勢國際原合夥人(名義出資80%)中貝九洲有所憂慮,因爲其有關聯企業九洲藥業(603456.SH),如何解決可能的同業競爭等問題。
自去年12月24日收購發生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至今,北大醫藥的股價不斷下行,區間股價跌幅爲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