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價差5.5倍…川普想重振造船業 分析:商業領域難與中國競爭

最近數十年來,美國造船能力大幅衰退,許多美國公司也委託外國造船。圖爲美國的郵輪公司委託德國建造大型郵輪。(美聯社)

川普總統試圖挑戰中國船舶業的全球主導地位、重振美國造船工業,而他的計劃則是每次中國註冊或建造的貨輪停靠美國港口時,將向其徵收費用。專家警告,美國造船業復甦不可能一蹴可幾,需要數十年的政府支持,而川普的政策只會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運輸成本。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爲川普提出了一套複雜的收費標準:除了每次停泊的費用,還會根據該海運公司船隊裡中國製船隻的比率,以及該公司未來訂單內中制船隻的比例,加收費用。該機構24日就此舉行公聽會。

川普政府計劃利用這筆收入補貼造船業,進而達到美國出口商以美製船舶運輸貨物的比率,從目前近乎0%在七年內提高到15%的目標。

航運調查機構韋斯普奇(Vespucci Maritime)執行長詹森(Lars Jensen)指出,航運公司可能會因此減少停靠小型港口次數,導致大型港口擁堵,如洛杉磯港和紐約港。此政策亦可能打擊美國農業出口,特別是依賴散裝貨輪的農民可能得將商品先運往數百哩外的南加州港口,這將增加成本、降低競爭力。

大型貨櫃船通常會停靠多個港口,但若面臨高達350萬元的費用,也可能會改在加拿大或墨西哥港口卸貨,導致美國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失業。

分析人士認爲單靠保護主義政策難以改變現狀。目前美國造船廠主要爲海軍生產,在商業市場競爭力非常低。如夏威夷航運公司Matson在2022年要向美國造船廠訂購貨櫃船時,收到報價約3億3000萬元,而中國造船廠的類似船型僅6000萬元。分析師威明頓(Rob Willmington)指出,美國造船業復甦的最大挑戰在於市場需求,「中國造船廠可以按業界需求生產船隻,成本還比南韓低20%。」

副總統範斯18日演講指出,美國造船業的衰退是去工業化的例子之一,威脅到國安和勞動力。他更提出二戰期間造船業的表現作爲對比,當時造船廠「每兩天造出三艘船」,而目前每年的產量僅爲五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