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加徵關稅 BBC:難撼中國製造業強國地位

川普加徵關稅,BBC:難撼中國製造業強國地位。(湖南發佈)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是製造業強國——川普的關稅能改變這一局面嗎?」英國廣播公司(BBC)在3月5日發表的文章中分析指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工廠,而川普政府的關稅試圖直接打擊中國這一製造業巨頭的核心。然而分析人士認爲,中國工廠能夠以低成本大量生產高端技術產品,儘管關稅確實會造成不利影響,但無法輕易撼動中國製造業的超級大國地位,因爲在世界其他地區很難找到中國產品的替代品。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向先進製造業邁出的步伐,將繼續鞏固自身重要地位並領先於競爭對手。

文章提到,中國製造業是一個由工廠、生產線和供應鏈構成的龐大網路,生產並運送着從快時尚產品、玩具到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等幾乎所有的東西。眼下,重返白宮的川普短短數月內對中國實施了第二輪關稅措施,累計加徵關稅稅率達到了20%。

根據川普政府的謀算,提高進口商品的價格旨在鼓勵消費者轉而購買更便宜的國內產品,從而有助於推動美國經濟增長,還能保護就業和增加稅收。然而從川普第一任期實施的關稅措施來看,加稅的成本最終轉移到了美國消費者的身上。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表示,關稅雖然會對中國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中國需要進一步刺激國內需求,但關稅無法輕易動搖中國製造業的主導地位。

「中國不僅是大出口國,在某些產品上比如太陽能電池板,中國有時是唯一的出口國。如果你想要太陽能電池板,你只能去找中國。」加西亞-埃雷羅說。

BBC稱,早在川普當選總統之前,中國就已經開始提升製造業技術水平,從生產服裝和鞋子轉向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領域,這給了中國應對關稅壁壘時的「先發優勢」,更別說中國相當龐大的生產規模了。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中國工廠能夠以低成本大量生產高端技術產品。「真的很難找到替代品……中國作爲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很難被撼動,我認爲這不會影響中國作爲製造業強國的地位。」

面對川普的關稅,中國迅速發起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在此之前,中國花費了數年時間來適應川普第一任期內的關稅措施。例如,一些中國製造商已經將工廠轉移到國外。而且供應鏈更多地依賴越南和墨西哥,通過從那裡出口來繞過關稅。

除關稅外,美國政府還試圖通過限制晶片出口,扼殺中國科技產業發展。

但BBC指出,這些限制一直是兩國之間的一個主要癥結,但它們也激發了中國投資本土技術、擺脫對西方依賴的決心,這就是爲什麼當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發佈了一款能與OpenAI的ChatGPT相媲美的人工智慧模型時,矽谷和華盛頓會如此震驚且感到不安。

而中國在先進技術製造業方面取得的任何進展,也將促進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

至於中國是如何成爲製造業超級大國的,BBC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這離不開國家的支持、無與倫比的供應鏈和勞動力成本優勢。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李子謙(Chim Lee)認爲:「全球化,以及中國有利於商業的政策和市場潛力,共同助力吸引了最初的一波外國投資者。」

在那之後,中國政府加大了投入,大力投資建設龐大的公路和港口網路,以便進口原材料並將中國製造的商品運往世界各地。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穩定的匯率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分析師表示,中國近年來發力先進技術領域,確保了繼續鞏固自身重要地位並領先於競爭對手。

文章認爲,作爲製造業強國,中國已經擁有了龐大的經濟影響力。但隨着川普的關稅顛覆了美國與世界的關係,這也爲中國帶來了一個政治機遇。

穆迪經濟學家哈里·墨菲-克魯斯說:「中國有機會將自己定位爲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和全球穩定的力量,這扇大門已經打開了一條縫。」

面對川普的關稅壁壘,分析師稱,中國必須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如今中國與歐洲、東南亞和拉丁美洲的貿易一直在增長。儘管如此,中美很難擺脫對彼此的依賴。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上月接受採訪時曾感慨。「在我們有生之年,美國將無法在製造業領域同中國競爭」。

他表示,中國會以非常低廉的成本來生產產品。「中國的製造業產量約佔世界的33%,這比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總和還要多。他們的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還會把晶片應用到製造業裡。就晶片應用而言,他們在機器人技術等晶片應用領域領先更多。」

「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相結合,能讓製造業重回美國嗎?我們在這兩個領域都落後了。沒錯,遠遠落後。所以,我想說我們在這些方面不會有競爭優勢。」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