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喊重振造船業 日媒:陸造船能力已逾美國200倍

日媒引述美國海軍情報局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陸的建造船隻能力已經達到美國的232倍。圖爲山東威海一家造船廠。(新華社)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提出要重振造船業,但日媒指出,中國大陸的建造能力已經超過美國的200倍,規模差距顯而易見。日媒分析,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美國有可能與南韓和日本企業加強技術合作。

日經中文網10日指,川普政府在造船業對陸政策的核心,是入港管制和減稅措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最近公佈方案,稱如果大陸船舶使用美國港口,每次將徵收100萬美元入港費,該方案還提出,對於接入大陸政府提供的物流管理系統「LOGINK」(國家物流平臺)的起重機,應採取切斷與該系統的連接或禁用等措施。

另外,美國還將呼籲投資,以及將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新設辦公室,計劃對投資美國的相關企業減稅,同時提高造船工人工資。美國約40家造船企業和約100家相關企業加入的「美國造船廠商理事會」(SCA),5日對川普的方針表示歡迎。

不過日媒報導也提到,大陸在世界海事產業不斷加強其寡佔地位。英國調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Clarksons Research)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大陸的造船業佔世界造船能力的50%以上;截至2024年,在新造船訂單量壟斷了70%。

1990年代造船業原來一直由日本居首,但到2000年代,大陸的造船量迅速增加。

報導也指,美國的建造能力已縮小到算不上主要國家的程度,美國海軍情報局的調查顯示,中國大陸的建造能力已經達到美國的232倍。

同時,中國大陸造船業的擴張不僅限於商船。在美國具有優勢的軍艦、巡邏艦和警備艦等艦船方面,增長也很顯著。

2024年6月,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佈報告指,如果美國不能重振造船業,「中國(軍事)獲勝的可能性將進一步提高」。

另外中國大陸在海洋貿易的寡佔地位也在加強。據英國勞合社數據,截至2023年,中國大陸佔世界海上運輸量的40%;中國遠洋運輸(COSCO)等國有企業實力強大,因此,在大部分運輸和製造依賴中國的情況下,美國政府認爲經濟安全方面的風險愈來愈大,危機感正在增強。

美國海事局透露,從美國的造船和修理業的收入來看,78%來自艦船,商船佔21%。靠軍需支撐大部分,雖然美國國會計劃爲擴大艦船建造而增加預算規模,但難以確保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