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關鍵小事” 提升“民生溫度”
“孩子在兒童之家每天都有老師輔導作業、組織課外活動,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家長特別放心。”在西秀區寧谷鎮五官屯村,村民阮琴豔指着村口嶄新的兒童之家笑着說。這處由政府投入20萬元新建的活動場所,如今成了村裡30多名孩子的成長樂園,也成了家長們的“定心丸”。
在西秀區,像五官屯村這樣的兒童之家已在城鄉多地開花結果。除新建場所外,當地還專項投入42萬元,對劉官鄉、黃臘鄉以及西街友誼社區、新安彩虹社區的兒童之家進行提質升級。
“我們不僅要建起來,更要管好用好,讓每個兒童之家都能成爲孩子們樂於駐足的成長樂園,切實爲更多家庭解決育兒難題,讓民生服務的觸角延伸得更精準、更暖心。”西秀區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馮剛說。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順市各地各部門將作風建設與服務羣衆深度融合,把辦好民生實事與問題查擺同安排同部署,精準聚焦羣衆“急難愁盼”問題,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爲服務羣衆的生動實踐,一件件惠民實事的落地生根,讓民生溫度在黔中大地持續升溫。
“參加廚師培訓後,就業局推薦我上崗,每月能掙3000多元,以後還想自己當老闆。”家庭婦女伍學芳笑着說。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普定縣就業局精準打出“技能培訓+崗位推送+政策扶持”組合拳,爲伍學芳這樣的求職者打開了新天地,她的笑容背後,是普定縣爲民舉措的一個縮影。舉辦專場招聘會6場、組織140餘家企業提供3000餘崗位、開展就業技能培訓16期……新增就業3082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25人,穩穩托住了更多家庭的“錢袋子”。
辦好民生實事,一頭連着宏觀大局,一頭連着萬家燈火。在鎮寧自治縣扁擔山鎮小抵拱村,新裝的路燈點亮了村民回家的路。夜幕下,燈光如帶,孩子們嬉戲追逐,老人圍坐笑談。
“路燈亮了,村裡熱鬧了,孩子晚上打球回來也放心了!”村民馬大姐的喜悅質樸而真切。小抵拱村以羣衆身邊急難愁盼的小事爲切口,在全村的主幹道、小巷道安裝路燈120盞,提升了出行品質,降低了交通隱患,解決了民生關切的問題。
幹部多向前一步,羣衆心更暖一分。
“以前走這段路總要格外小心,雨天怕滑倒,晴天怕絆腳。”在關嶺壩陵酒店至縣一中路口,常年磨損導致的地磚鬆動、凹陷讓周邊居民苦不堪言。關嶺自治縣住建局實地勘察後製定修復方案,避開出行高峰施工,對路面進行防滑處理和邊角打磨。
如今,平整光潔的路面讓市民讚不絕口:“路修好了,走起來心裡踏實多了,這纔是真正的民生實事!”當地還建立常態化巡查維護機制,持續爲羣衆營造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聚焦羣衆訴求“痛點”,黃果樹旅遊區以整改實效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當地將問題查擺與集中整治相結合,用硬招實招破解民生“老大難”,讓學習教育成果體現在羣衆的獲得感中。
“您好,我是白水鎮大坪地村的村民,我叫張開林,前幾個月的養老保險我已經收到了,非常感謝。”收到補發的養老保險金後,張開林專門致電表達謝意。針對羣衆反映的養老保險漏發問題,黃果樹旅遊區社管局迅速行動,組織區、鎮、村力量對全區60歲以上參保人員開展“地毯式”篩查,爲5位漏發老人補發養老金2244元。
爲守護好羣衆的“錢袋子”,黃果樹旅遊區還建立“自糾自查+重點抽查+定期研判”機制,組織財政、民政、社保等多部門聯動,對農村廁所革命獎補、生態公益林補貼等78項惠民資金開展全面覈查。通過緊盯資金申請、審批、發放等關鍵環節,共解決社會救助資金髮放不到位、退耕還林補貼發放不及時等問題13個,惠及羣衆3224戶。
從兒童之家的歡聲笑語到就業羣衆的增收喜悅,從亮堂的鄉村路燈到平整的城市步道,再到惠民資金的精準落地,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安順市各地各部門將問題查擺的深度和問題整改的力度實實在在地轉化爲提升民生的“溫度”,不斷把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