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通關、一網通辦——海關“高效辦成一件事”提升惠民服務速度溫度
新華社北京8月1日電 題:掌上通關、一網通辦——海關“高效辦成一件事”提升惠民服務速度溫度
新華社記者鄒多爲
7月31日,正在公司上班的蘇州市民孫先生手機響起,一條來自海關12360的短信提示他,海外親友寄來的包裹已抵達蘇州。在短信引導下,他輕點微信“掌上海關”小程序,幾分鐘內便完成郵包內物品價格等信息的補充申報,待審覈通過等後續操作完結,包裹將直接送到家中。“現在不僅不花錢,連辦理大廳都不用去,隨時在手機上點點就能搞定,真是便捷!”孫先生說。
孫先生的流暢體驗,源於海關總署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改革項目——進出境郵件“一站式”辦理平臺。
近年來,我國進出境郵件數量大幅增長,年度進出境郵件總量已超1億件,羣衆對郵件通關業務線上辦、便利辦、免費辦的訴求日益增強。
爲有效解決郵遞物品通關的難點、痛點,今年1月1日開始,進出境郵件“一站式”辦理平臺在北京、南京、青島、鄭州、深圳、烏魯木齊等6個直屬海關關區試運行,7月1日起正式在全國推廣應用。
南京海關所屬蘇州海關駐郵局辦事處郵件通關科科長桑韌介紹,該平臺依託海關統一對外服務體系,開放“掌上單一窗口”“掌上海關”等6個登錄端口,可爲進出境郵件收寄件人免費提供郵件查詢、補充申報、稅款繳納、退運申請等多項功能的全流程線上辦理。
8月1日,進出境郵件“一站式”辦理平臺正式上線滿一個月,服務流暢度得到有效提升。根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7月份,全國共進境郵件52.22萬票,用郵人通過該平臺辦理繳稅、補充申報、退運等業務共9.69萬票,每個郵件平均通關時間節省5小時,爲用郵人節約辦理費用共計140萬元以上。
眼下,正值留學畢業生郵寄物品增長高峰期,各地海關還針對用郵羣衆諮詢與意見,持續優化技術保障:深圳海關在聯合深圳郵政同步提供對外諮詢電話基礎上,更新諮詢答覆內容,讓收件人更清晰瞭解郵件通關政策和辦事流程;利用青島郵局海關自行開發的AI關員“郵小楓”智能場景,羣衆可以一鍵語音提問、自動語音回答,辦理業務更加便利……
郵件通關邁入“指尖”時代,提升的不僅是通關時效和便利化水平,更凸顯出海關政務服務的溫度。
除上面提到的進出境郵件通關“一件事”外,近年來,海關總署配合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完成了“企業破產信息覈查”“企業註銷登記”“企業信用修復”“企業信息變更”等5個“一件事”事項。
如今,隨着“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不斷健全,海關總署還整合關聯性強的政策查詢和辦事服務,爲企業和羣衆提供更多“一件事一次辦”“一類事一站辦”服務。
“小窗口”展現大作爲。今年以來,作爲海關辦事服務的重要窗口,海關政務服務平臺新增上線“進境動物檢驗檢疫”“報關單位備案”“參與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企業備案”三項一站式服務,提升辦事體驗。
同時,由海關總署牽頭建設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實現與30個部門系統“總對總”對接,可提供25大類964項服務功能,涵蓋通關、監管、物流、金融等口岸通關作業全流程和貿易監管主要環節,目前累計註冊用戶超1000萬,日均申報業務量2600餘萬票。
地方海關也積極優化政務服務,提升羣衆辦事滿意度、獲得感。如北京海關搭建“五個一”智慧會展監管體系,鄭州海關推出寵物出境一次辦結服務,長沙海關實現跨省制髮卡業務辦理“零等待”等。
“更有溫度、更貼民心!”深圳郵局海關場所監管科科長莫潤林說,“現今,爲了讓服務接地氣、惠民生,我們協助海關總署動態收集羣衆優化意見,並針對性迭代軟件、完善功能,以實際行動提升海關行政效能,真正做到‘羣衆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海關總署辦公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關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落實2025年度第二批重點事項清單中涉及海關總署事項,深化“智慧海關”建設,通過數據共享、部門協同,實現政務服務從“單事項辦理”向“集成化服務”轉型,讓羣衆和企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