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全面課稅 美臺兩敗俱傷
市場普遍認爲,美國若不分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一律課稅,對美國與臺灣皆無好處。圖爲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3月在白宮宣佈投資案,左爲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美國依《貿易擴展法》第232條4月起以國安爲由,對半導體產品發起調查,市場認爲,美國公佈半導體關稅時間最晚不會超過8月底,美國若不分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一律課稅,對美國與臺灣皆無好處,可謂兩敗俱傷。
美國啓動232條款調查,涵蓋臺灣出口至美國的8成產品,較對等關稅衝擊更大。根據第232條,商務部會對進口商品依國家安全的影響進行審查,並在270天內提交報告。因此,美國要對半導體關稅課多少稅?最晚可在12月底決定,但據產業界觀察,很可能在8月底就會揭曉。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推估,美國對半導體課徵方式有3情境,第1全面課稅,不分先進、成熟製程;第2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分開課稅,先進製程較低,而成熟製程因大陸產量亦大,涉及洗產地問題,稅率較高;第3美國延緩處理,待7月底國際貿易法院將就川普的關稅政策是否違法進行宣判。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美國最有可能採先進製程有條件降稅,成熟製程部分因擔心大陸洗產地,美國會再考慮。
邱達生直言,3情勢發生機率依序爲3、2、1,情境3現在正在發生,情境2則爲遲早會發生,需按照時間與時事推演。
林偉智則認爲,最可能的情境排序爲1、3、2,但前2個情境的機率相近,最後纔是情境2,川普要實施大而美法案需要錢,因此一定會課稅。
半導體關稅若不分先進、成熟製程全面開徵,中大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爲恐衝擊國內經濟。吳大任解釋,很多半導體廠商已在美國佈局,相對而言,在臺灣投資可能會減少,科技、半導體廠移往海外,高薪的工程師離開臺灣,會令勞動市場產生變化,衝擊內需市場。
邱達生指出,美國若要全面開徵半導體關稅,對美國本土的企業百害無一利。林偉智認爲,如美國就半導體相關電子產品齊頭式課稅,受影響到的會是沒法轉嫁關稅的公司,因爲毛利率都被侵蝕掉了,甚至可能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