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若課重稅 臺經院:重創美基礎建設

臺經院25日表示,川普若對半導體課重稅,這將嚴重影響美國的基礎建設進程。(陳俊吉攝)

川普將公佈「232條款」調查結果,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25日指出,川普說法反覆,但高階半導體具價格轉嫁能力,加上AI軍備競賽推動需求,最關鍵的是「美國要用臺灣硬體做自己的軟體生意」,推估衝擊不會如想像中大,但提醒川普出招是組合拳,「關稅、匯率一起來」,臺灣廠商無法掉以輕心,要有持久戰的準備。

孫明德表示,AI資料中心是美國服務輸出的關鍵,如果川普真的課徵半導體關稅100%,將重傷AI以及自身基礎建設,連帶影響服務輸出,美國很清楚,「要用臺灣硬體做自己的軟體生意」,一旦課重稅,Google、亞馬遜或許撐得住,但中小企業將全軍覆沒。

他指出,個人電腦、網路、智慧手機,從出現到普及至少要10年,都有時間落差,AI還在初期燒錢階段,沒有真正產生效益,「現在靠願力,而非生產力」,今年美臺雖然都靠AI撐起亮眼經濟表現,但這也會導致臺美貿易摩擦持續,要小心川普後續出招。

孫明德表示,美國科技業未來將投資3兆美元在AI基礎建設,若真對半導體課重稅,短期將無足夠高階晶片,這將嚴重影響美國的基礎建設進程,中小企業也會出走,這是川普喊話4個月,卻遲遲課不下去的原因。

臺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232條款的不確定性很高,但高階半導體轉嫁成本能力高,加上在AI軍備競賽下,廠商也不得不買,政府反而要關心佔臺灣出口3成左右的傳產。

張建一強調,關稅是持久戰,子彈要分階段打,臺灣靠AI不用擔心出口,貿易沒有太大問題,其他產業要看競爭對手國,比如工具機,臺灣比日、韓都要高,相對弱勢;但塑膠類的話,臺灣就比大陸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