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言川普持續威脅半導體課稅!美臺商會長:美中AI都需要臺灣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左)與美國總統川普(右)(美聯社)
臺積電宣佈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今天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人工智能競爭中若想獲勝,就必須與臺灣結盟。川普總統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不太可能消失,他會讓關稅陰影持續籠罩整個行業,以確保企業與各國保持關注,或在未來藉此取得讓步。
韓儒伯今天以「川普、關稅、臺灣及晶片」爲題發表特別評論指出,川普總統一直在強調半導體產業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以及擴大和深化美國晶片製造的迫切需要,包括用於人工智慧和量子運算等領域尖端應用的高階晶片。
他說,川普威脅對晶片徵收25%至100%的關稅,以引起人們對其要求的關注。這項威脅籠罩着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甚至籠罩着美國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統。今年3月7日,川普進一步評估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現狀,並宣稱臺灣「從我們這裡偷走了它」。
日前川普在白宮會見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佈對加碼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加上臺積電此前承諾在亞利桑那州投資的650億美元。他說,川普之前曾對臺灣在半導體制造業的領先地位提出批評。不過,這項加碼投資聲明似乎改變了川普關於臺灣的言論,進而推遲對臺灣製造的晶片徵收關稅。
美國副總統總統範斯(JD Vance)今年2月於演說中表示,川普政府將確保最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在美國建立,並使用美國設計和製造的晶片。
韓儒伯指出,爲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必須與臺灣合作。臺積電目前幾乎壟斷這類高階晶片,佔全球90%以上的產量。臺灣已經是美國的重要合作伙伴,併成爲美國努力維持人工智慧全球領先地位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但他說,美國擔心的是,這些高階晶片幾乎全由臺灣生產,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軍事威脅,引發人們對供應鏈可能中斷的擔憂。如果中國大陸成功入侵臺灣,臺灣半導體產業甚至可能被納入中國經濟,可以想見,美國與臺灣半導體產業緊密的合作關係,可能轉爲被北京吸收的風險很高。
然而,他認爲,美方的因應策略應該是降低風險,而不是將臺積電整個生態系統轉移到美國。臺積電亞利桑那州園區共有6座製造廠,預計要到2030年代才能完工。在此期間,美國仍將與臺灣科技領域保持緊密連結,事實上,即使美國園區建成,大多數高階晶片仍將由在臺灣的臺積電生產。
儘管一些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官員認爲臺灣「對美國來說並非不可或缺」,但韓儒伯指出,該行業的複雜性和相互依存性幾乎可以保證,要想在美國與中國大陸的人工智能競爭中獲勝,一個自由民主的臺灣必須繼續與美國結盟。
他說,臺灣政府在過程中也具有權力,賴清德總統和他的政府已經明確表示,臺灣將把尖端技術留在臺灣,只允許落後最先進產品一至兩代的技術流向海外。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也表示,臺積電的投資將「繼續與臺灣盟友創造互利共贏的局面」,但臺灣決心維持在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韓儒伯表示,臺積電需要得到臺灣政府的許可才能進行這些投資,而任何政府如果想繼續執政,都不會出口自己「皇冠上的寶石」。因此,臺北正採取微妙的措施來應對川普的擔憂,從而將美臺雙邊關係造成的傷害降至最低,也試圖確保臺積電作爲全球最重要半導體公司的總部設在臺灣。
他說,並非所有人都認爲臺積電擴大對美投資是個勝利,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爲將高端製造業轉移到島外,無論佔總產量的比例有多大,都會引起相當大的憂慮。臺積電以其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以及作爲晶圓代工模式的鼻祖,不僅是國家的驕傲,也因爲該產業佔臺灣GDP的15%,被視爲抵禦中國大陸攻擊的「矽盾」。
韓儒伯指出,中國大陸瞭解這一弱點並試圖利用它,最近就指控臺灣將臺積電等企業「當作伴手禮」送給他人,煽動本已緊張的國內局勢。然而,中國大陸也意識到,美國和中國大陸正處於主導革命性科技變革的經濟競爭早期階段,任何一方若想要贏,都不能沒有臺灣。
他強調,川普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不太可能消失,他會讓關稅陰影持續籠罩整個行業,以確保企業和各國的關注,並且在他所列優先事項未來發生變化時,能借此獲得讓步。幸運的話,川普將接受臺積電的肯定答覆,擱置晶片關稅,並讓美國半導體產業與臺灣合作,繼續爲美國創造數兆美元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