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儒伯:半導體課稅威脅 不可能消失

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12日表示,川普總統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不太可能消失。(本報資料照片)

臺積電宣佈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仍無法免除關稅威脅?美臺商會會長韓儒伯12日表示,川普總統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不太可能消失,他會讓關稅陰影持續籠罩整個行業,以藉此取得各國讓步。國民黨團則呼籲政府,應藉此機會爭取晶片免關稅,確保半導體競爭力。

儘管臺積電宣佈加碼赴美投資1000億美元,但美媒引用知情人士說法,指此舉並未讓川普政府停止考慮對臺積電和其他臺灣晶片廠課徵關稅。川普日前受訪也只說,「在美國製造沒有關稅」。

對於川普一連串動作,韓儒伯昨指出,川普一直強調半導體產業對美國未來的重要性,以及擴大美國晶片製造的迫切需要,包括用於人工智慧和量子運算等領域尖端應用的高階晶片。

美國擔心大陸若入侵臺灣,將使臺灣半導體產業落入大陸之手,但韓儒伯說,美方的因應策略應該是降低風險,而不是將臺積電整個生態系統轉移到美國。事實上,即使美國園區建成,大多數高階晶片仍將由在臺灣的臺積電生產,「美中AI競爭中,任何一方若想要贏,都不能沒有臺灣」。

川普之前威脅對晶片徵收25%至100%的關稅,並宣稱臺灣「從美國偷走了晶片生意」,韓儒伯觀察,在臺積電宣佈加碼投資後,川普似乎改變了關於臺灣的言論,進而推遲對臺灣製造的晶片徵收關稅。

但他認爲,川普對半導體產業的關稅威脅不太可能消失,川普會讓關稅陰影,持續籠罩整個行業,以確保企業和各國保持關注和警覺,並且在未來改變所列的優先事項時,能借此獲得讓步。

此外,爲確保臺灣相關產業競爭力,國民黨昨天舉行記者會,黨團書記長王鴻薇指出,川普預計4月2日確立各國關稅政策,汽車、藥品及半導體恐被課徵25%關稅,但我國政府至今未提出具體對策,臺積電已加碼赴美投資,政府應藉此機會爭取晶片免關稅。

藍委鄭正鈐表示,去年臺灣積體電路出口美國74億美元,伺服器出口更高達515億美元,佔對美出口46.3%,若未能減免,恐嚴重衝擊科技產業,政府應趁臺積電美國廠尚未全面運作前加強協商;藍委廖偉翔也要求政府應確保技術領先至少兩代,並公開決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