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將開牌 專家估10至25%

美國將宣佈半導體關稅細節,牽動全球科技企業敏感神經。圖爲臺灣與日本7日抱團成立半導體科技促進會因應。(範揚光攝)

美國總統川普將宣佈半導體關稅細節,牽動全球科技企業敏感神經,市場傳出,臺積電將砍供應商報價共體時艱,專家推估,在美中角力下,稅率在10至25%都是合理的範圍,但也可能要求提高產品中的美國價值佔比,並對大陸成分較高的產品額外課稅。

針對臺積電要求降低成本的訊息,負責臺積電廠務統包工程的帆宣董事長高新明,7日出席臺日半導體科技促進會活動表示,並未收到要求降價的訊息,但若有要求,基於長期合作的基礎會盡力配合。

臺積電上游供應商中美晶集團副總李崇偉指出,跟單一客戶有關的訊息不做迴應,但與大部分客戶簽下的是長期合約,不會因短期因素的波動有所改變。

臺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美國希望的是在國內建立半導體制造以及供應鏈,川普鎖定的是臺灣的先進製程,預期稅率不會太低,甚至可能比照對等關稅,非普遍認可的公式計算稅率,促使各國來談判。

劉佩真指出,但臺積電在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尤其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規劃佔比達3成,有助於臺美協商,同時臺積電在技術領先下仍具議價能力,且有海外產能可調配,預期衝擊有限。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表示,美國對臺的半導體關稅,不太可能會有零關稅的情況發生,主要是礙於面子,因此稅率在10至25%都在合理範圍內,但還需等細節出爐,再評估影響範圍。

林偉智認爲,美國短期內可能會先緊縮出口管制,再進行關稅課徵,先累積談判籌碼,再以232條款中的國安考量,對大陸開徵25至35%的晶片關稅,屆時恐會影響臺灣、南韓、日本的供應鏈。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所長洪春暉表示,關稅戰隨後即是貨幣戰帶來的貨幣升值風險,皆使全球產業不確定性高漲。川普2.0正意圖重塑全球產業體系,臺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戰略地位將更爲關鍵,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