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 大摩估本週實施
財經熱門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提到可能在本週宣佈半導體關稅,他也在與蘋果執行長一同出席活動時進一步宣佈,計劃對進口半導體徵收100%關稅,但承諾對在美生產晶片的企業予以豁免。不過,政策目前尚有多項模糊之處,例如「半導體」的適用範圍如何劃分,以及關稅上路時機,令各界密切關注後續走向。
川普以1962年《貿易擴張法》232條爲依據,將半導體定爲國安戰略產業,授權商務部調查進口風險。該調查最遲今年12月公佈結果,但經濟學人智庫(EIU)預測,半導體關稅將在數週內上路,大摩則認爲本週立即實施。
由於美方政策模糊,現階段僅「晶片」的定義相對明確,但「半導體」的範圍則取決於正式公告。美媒日前指出一項盲點,即目前無法確認關稅是否一併涵蓋內含晶片的終端裝置及零組件,影響甚至可能擴及供應鏈整體。
據官方統計,2024年美國進口逾600億美元的半導體,其中逾500億美元來自亞洲,主要來源包括臺灣、馬來西亞、韓國與日本。中國則出口約20億美元,主要用於汽車製造。
臺積電因已在美國投資大型先進製造園區,且計劃投入高達1650億美元擴建亞利桑那廠,被認爲是影響最小企業之一。韓國三星與SK海力士以及多家日商,亦因已佈局美國可望豁免。反之,規模較小、依賴出口的晶片製造商恐面臨顯著壓力。
臺積電12日結束爲期2天的董事會,會中通過第2季現金股利每股5元決議外,最受矚目的是通過206.5億美元資本預算案,雖未說明是否爲投資美國擴廠做準備,但表明將用於建置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產能,以及廠房興建、廠務設施工程;市場預期,該筆預算金額大,除臺灣廠外,也包含美國廠第4期工程預算。
中國方面,中芯國際表示上季度美洲市場營收僅佔12.9%,淡化了關稅影響。然而,業界普遍預期,中國將加速「國產替代」策略,以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